何進此番剛剛登上了大將軍之位,為了彰顯其文治,同時也是便于立威施恩,便立刻向朝廷舉薦了一批賢能入京,七旬高齡的董扶就是其中之一。
董扶入京后,既得拜侍中。
今日,劉焉邀請這位故友同劉儉見面,不知心中究竟在打什么思量。
畢竟,依著劉儉的記憶,在今日之前,除了在劉宏的西園,劉焉不曾私下與自己交往過一次。
如果說他因為自己要出征,而給自己來送行那劉儉是斷然不會相信的。
劉焉為劉儉介紹完董扶之后,又關切的詢問了一些劉儉關于出征的事宜,同時又是千叮嚀萬囑咐,告知劉儉此番出征千萬小心,戰場之上刀戟無眼等等,盡顯一個伯叔輩對子侄的關愛之情。
劉儉不緊不慢地聽完劉焉跟自己說的這些沒有營養的話“叔父厚意,儉皆心知,此番出征一定多加小心,慎之又慎。”
劉焉嘆息著道“那就好,對了,賢侄,如今黃巾蛾賊勢起,諸州皆亂,戰禍大起,依你之見,數年之內,我大漢江山,當陷于何局”
劉儉心中暗道“這才是他今日真正的目地,直到現在方才說出來。只是他到底想要做什么”看書喇
當下,便見劉儉不動聲色地道“不知皇叔有何高見”
“賢侄,依照老夫來看,此番蛾賊造反勢大,縱然能夠平定,然數年之內,余賊必定是絡繹而出,蜂擁不絕,依照老夫看,數年之內,諸州不定,海內不寧。”
聽到這里,劉儉大概已經明白劉焉要說什么了。
想不到只是黃巾起義剛剛興起,這老家伙心中就已經開始有了這個想法果然是深藏不露,著實是大漢的好皇叔。
“皇叔心系萬千黎民,心懷江山社稷,侄兒深感敬佩,只是形勢已經如此,我等又徒增奈何”
劉焉捋著須子,看了身旁的董扶一眼。
董扶知道有些話劉焉不方便自己直接說,遂道“不瞞中郎將,其實這兩日來,我與宗伯日夜議計此事,覺得蛾賊雖可敗,然短時間內卻不可盡滅,”
“若想保漢統不失,非得行政改革于地方才是,”
“如今大漢百余郡,太守無越境剿賊之權,刺史無直管地方之利,彼此掣肘,極易讓蛾賊乘虛而入,非得想一良善之策。”
劉儉“恍然”地一拍腦門“董公此言甚是,只是這良策究竟為何”
董扶笑道“老夫倒是有一改制之法。”
“還請董公賜教”
董扶慢悠悠地道“刺史,太守,貨賂為官,割剝百姓,以致叛離,可在大漢宗室之中,選清明重臣為牧伯,鎮守地方,可使安泰。”
一番話說完之后,廳堂之中,陷入了一片寂靜。
劉儉慢悠悠地喝著煮茶,眉都沒抬一下。
劉焉也是低頭不吭聲。
兩位漢室宗親之間,陷入了一片詭異的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