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天命在吾,吾其為周文王”
不論曹操當時是想當周文王,還是想當周武王,但是他所說之話的前綴中,必需要有一句“天命在吾”
對于當時的皇帝而言,沒有“天命”作為總基調總綱領,管你古文經學還是今文經學或是結合了古今文經優點的鄭學,所有的道理都是在耍流氓。
皇帝沒有治學的,皇帝只治人。
這樣就是為什么,東漢王朝一旦發生月食,發生災荒,發生天災,就必須要罷免一位三公
因為在“天命在吾”的皇權統治體系之下,天災人禍是一定要有背鍋俠的
既然“天命都在你”了,為什么還會發生禍患
“天命在吾”沒錯啊,沒毛病
有毛病的是我用了誰家的小誰誰當三公,他是個德不配位的,惹惱了上天,只要罷免他才能平息上天的憤怒
反正有災有難,肯定不是皇帝的天命問題就是了。
在劉宏心中,或者說在歷代漢朝皇帝們的心中,這套打法應該是百試百靈,屢試不爽的。
皇帝在百姓們的心中,就是天命所歸啊
大漢王朝都給全國百姓洗腦洗這么多年了,不可能會有紕漏的呀。
為什們地方郡縣,還會有人將皇帝的存在感給抹殺呢
望著劉宏不解的神色,董扶緩緩的開口說道
“陛下,天人之說,昔年卻屬利器,但是所用多年,時至今日,已是帝王可用,旁人亦可用,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也。”
這一番話,是劉儉寫在給劉焉的書信之中的。
這也是董扶和劉焉在讀了劉儉的書信之后,對他大為驚嘆贊賞的原因。
這小子抓住了一個實質性的關鍵
特別是在眼下這個時局,這番話足矣對劉宏產生百萬點暴擊傷害。
眼見劉宏面露驚色,董扶慢悠悠的道“陛下難道忘了,張角為何能掀起如此大的陣勢,八州聯動,反叛陛下”
“他不也是用了天命之說么”
劉宏如遭雷擊,愣在了當場。
董扶繼續道“張角雖勢敗,但在用天命起兵這件事上,他成功了,蛾賊起勢,天下震動這必然會給予天下所有有意想要叛漢的人一個警醒,以后只要有人想叛漢,或是有足夠的能力叛漢,就難保不會用和張角一般的手段了。”
劉焉在一旁忙道“陛下,臣聽說益州巴郡有妖巫張修造反,自號五斗米師,他如今用的,便也是和張角一樣的手段,如今我朝國力空虛,因為張角之事,反賊必然不斷驟起,更有地方豪強不尊王命,屯糧造械,當此時節,再用往昔之法安民已不可取,必須要有所動作了”
劉宏看向劉焉,道“皇叔以為,朕當如何”
“當此時節,不論是何人,都已不得為陛下所信,唯有重用宗室,替陛下執掌一方,才能將皇權滲透,重立漢家天威,請陛下三思”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