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是屯駐在河內的丁原與并州的張懿,在劉備的諫言下,已經被袁基和何進調遣入京了。
沒有了西面這兩個人的掣肘,劉儉通過三河去往雒陽的行動,將更加的順暢無阻。
劉備此舉,算是了結了他的兩塊心病。
自家的這位兄長,在關鍵時刻是真的給力
劉儉集結了冀州的五千精銳,并聯合黎陽營,打著討伐黑山的口號,屯兵于黃河沿岸,設立營寨,整軍布武。
立營之后,劉儉派出不少的探馬前往雒陽,讓他們將司隸一帶的情況隨時向自己匯報,哪怕就是風吹草動,也不能有半分遺漏。
另外,劉儉還派出了專人前往雒陽,負責暗中與第一線的劉備進行對接。
這次出動的關鍵目標之一,還在于接自家的兄長和自己妻兒回冀州。
此時的天氣已經轉寒,眼瞅著又要到了年底,估計用不了多久,北方諸郡就要開始落雪了。
在一個本不適合出兵的季節,劉儉卻帶著五千冀州之眾,屯扎在黃河邊上,遙望著暫時無法觀望到的雒陽,默默的出神。
按道理而言,這個季節并不適合出兵,但沒有辦法,誰讓一切的事情都發生在冬天呢
幸好冀州已經開始大興農業,州郡之中的倉廩積谷極豐,對于劉儉來說,兵糧不缺是他最大的優勢之一。
千萬不要小看了這個優勢。
在亂世之中,能夠做到兵糧不缺,隨時征調糧秣用于行軍打仗的勢力,真的沒有幾個。
有的時候,手中有足夠的軍糧就是制勝的法寶,百萬石糧草的價值,甚至要遠遠高出十萬大軍。
遙望著黃河的渡口,劉儉從隨身的口糧袋中取出了一把糗,放在嘴中用力的咀嚼著。
他身邊的張飛和趙云,也學著劉儉的樣子,從隨身的干糧袋中拿出糗,大口的咀嚼著。
糗其實就等同于隨軍的干糧,乃是用谷物搗碎制作而成,吃起來極為單一,但在這個年代,軍人們有主食有飯吃就已經是非常幸福的一件事了,根本沒有資格去挑三揀四。
什么青菜魚肉類等副食,那在軍中基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就算是有,那也只能是屬于高階將官的,與普通的士卒完全沒有瓜葛。
但是自打劉儉到了冀州,組冀州軍開始,他就沒有給自己設立這種特殊的待遇。
軍中的普通士卒吃什么,他劉儉就吃什么。
完全是一樣的標準,定餐定量,哪怕是多一口他也不會多分。
雖然只是一件簡單的小事,但卻非常有助于劉儉收納軍心。
還是那句話人,人不患寡患不均。
以劉儉的身份來說,他所擁有的,是普通的士卒和百姓們一輩子所無法企及的,這點他無法改變,也不會去改變。
但至少在軍中,在與普通軍士們相處的時刻,劉儉得盡量讓自己的所得與他們看似有共通之處。
還是那句話,表面功夫還是要做的。
身居高位之人,一味的炫富顯擺,只會激化和底層民眾的矛盾。
人這種生物是有妒性的,不論是古代還是現代皆是。
因為這是一種刻在骨子里的天性,不會因為朝代的更迭或是文化的進步倒退而有所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