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良聞之,大喜過望。
他急忙換上了一副笑臉,開懷道“某乃青州樂安顏氏中人顏良,久仰劉將軍大名,如雷貫耳,今日率眾來此相投,正逢這兩名黃巾賊首為將軍天兵擊潰而走,故親斬之,為覲見之禮,勞煩張司馬能夠為我引薦引薦”
張合聞言恍然,他來回打量了顏良一會,問道“這倆蛾賊之首,都是足下所斬殺的”
顏良哈哈大笑道“區區小事而已,不足掛齒”
張合雖然沒有看見顏良斬殺這兩名賊首時的身姿,但只是大概打量了對方幾眼,就能猜測到對方的勇猛程度。
顏良的身形寬大,臂膀寬厚,幾乎比張合本人寬大了整整一圈,差不多能夠與張飛持平。
且不論他武技如何,單是這樣的身體構造,就注定了一般人不是他的對手,足矣稱之為“熊羆之士”。
“好,還請顏兄隨我一同前往歷城,由我為你引薦”
“多謝,多謝”
而此時此刻,失去了浮云和緣城的兩名賊首的黃巾軍,已經完全崩潰。
有一些黃巾軍的中層督戰官想要靠斬殺敗兵來扭轉局勢,但毫無疑問都失敗了,甚至于他們本人都被這些敗退的黃巾士卒所攜裹。
就算是韓信復生,面對十余萬人潰敗,也只能是望洋興嘆,無力回天。
深明戰機重要性的徐榮,乘著這個機會,指揮冀州兵鼓足全力追擊敗兵,不給對方喘息之機。
此刻黃巾士兵潰散,主將不存,徐榮高舉環首刀,刀鋒指長空大聲喊道“降者不殺降者不殺”
隨著徐榮一開口,其身后的精銳護衛也都手舉長矛大喊道“降者不殺降者不殺”
百人的呼喊聲傳到了戰場中的數千冀州軍處,士氣高漲的冀州軍士兵們也都是齊齊大聲喊道“降者不殺”
降者不殺
這四個字由近萬士氣高漲的冀州士兵們喊出,雖然有些雜亂無章,卻有能夠震撼泰山之力,宛如驚雷一般,炸裂傳遍這數里之內的場間。
這喊聲可謂驚天動地。
黃巾軍的士兵們當黃巾的根本目地是什么
就是為了活命而已。
如今聽到“降者不殺”這四個字,他們就仿佛聽到天籟之聲。
戰場中,越來越多的黃巾軍紛紛高聲呼喊,他們高舉雙臂,奮力呼喊,生怕劉儉的手下們聽不到。
只是黃巾軍所喊的內容都是“愿降愿降愿降啊”
一個時辰之后,戰場上的形勢基本被平定了。
黃巾軍死的死,逃的逃,潰散的潰散,當然還有很大一部分的人表示愿意投降。
這次主動歸降的黃巾軍人數不少,足足達到了一半,至于那剩下的一半,劉儉覺得他們要么就是逃亡其他的青州黃巾麾下投軍,要么早晚還會回來投降。
這并不是劉儉為人有多么的自信,而是在他看來,他所施行的政策是最適合黃巾軍的。
自從在冀州開始屯田之后,劉儉利用了亂世之后所遺留的大片無主土地作為基礎,再根據歷史上北魏至唐朝時期的均田法中的一些細則為根本條例,穩定住了局勢,使百姓有可耕種的土地,使官署有持續性收入,維持了冀州的正常運轉。
簡單一點說就是因為戰亂而導致荒蕪的土地,經過重新洗牌之后,全部由政府進行掌管,政府成了最大的地主,用手中的土地租賃權來使社會重新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