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與,你我雖是一郡高門之首,但如今既已認主,就當甘為附翼,為主盡忠,又為何要因心生妒忌,而耽誤了大事”
“你也不是沒看到,如今天下變亂,四方盜寇蜂起,各州之民,死喪略盡,國中終日行,不見所識主公到冀州后,安定諸郡百姓,授土田,官給耕牛,修渠擴田,置學師以教萬民,為存者尋立身之地,百姓喜悅,萬民歸心,實不愧為當世英主”
“你我身為人臣,自當以得此主為榮為幸,襄助主公安撫天下,拯救萬千黎庶是為志氣,何其卻因主公禮賢他州之士,反心生妒忌若因此耽誤時政,耽誤了河北發展,焉是高士之所為人臣之所為義士之所為乎”
沮授被田豐一通教育,臉色發紅。
田豐的話,雖然有些古板執拗,但不得不說,現在的田豐在個人境界上確實很超脫。
或許當年他剛剛投入劉儉麾下的時候,還藏有一些身為冀州高門望族的私心。
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沮授明顯感覺得到,田豐被劉儉的行為和舉動影響了不少,甚至于連他的人生觀也多少發生了一些改變。
但其實何止是田豐,他沮授何嘗又不是如此呢只是他自己不知道而已。
自從在劉儉麾下任職之后,不論是田豐還是沮授,他們的眼界和思想,在劉儉的影響下,逐漸變的開闊,對于這個世界的認識,也更加明悟,思想更是得到了升華。
若說他們原先的眼中,只有家族利益的話,那現在,他們的眼界和胸襟,已經上升到了懷抱國家之大利大益了。
當然,對于他們而言,家族之利依舊不可拋棄,但在劉儉的潛移默化之下,家族利益已并非其心中的一切。
而眼下看來,田豐在這方面的進步,似乎比沮授還要高一些。
沮授的臉上露出了羞愧之情。
不是那種假裝的愧疚,而是被田豐說的,發自內心的感到羞愧了
隨后,就見沮授雙手環抱,身軀微躬,向著田豐行禮。
田豐急忙向側面閃開半步,讓過了他這一禮。
“你這是作甚”
沮授愧道“元皓所言,秉公無私,實乃立身之良言,君胸襟開闊,眼拓萬澤,勝授千倍,聞君一番話,實令沮授汗顏無地,自認枉讀了多年的圣賢之言。”
聽沮授這么說,田豐的臉色緩和下來。
他嘆息道“人非圣賢,過而能改,善莫大焉,你我共扶英主,今后當互勉之”
沮授忙道“甚善甚善”
與此同時,已經進入安陽地界的荀彧,躺在自己的輜車上,正劇烈地咳嗦著。
按時間上來說,荀彧其實早就應該抵達冀州境內了。
但是偏生不巧,行至黃河邊境渡口的時候,荀彧不巧染上了風寒,而偏偏找不到合適的醫者,以至于耽誤了他的病情。
好在這個年頭,身為士族子弟的人,自身多多少少的都懂一些醫術的。
荀彧自己給自己診治配藥,勉強穩定了病情,不過因為他人在外地,這一路上養病的條件有限,故而一直不曾痊愈,身體時好時壞的。
在這個年代,疾病實在是太過可怕,甚至比戰爭還恐怖。
任何一種普通的病,都可能要了人的性命。
荀彧的隨從諫言,請他暫時尋一處縣城養病,待康復之后再行趕路,但卻被荀彧拒絕了。
世道不太平,既然是出遠門,那就力爭能夠趕快抵達目的地,沒有必要在路途中過于遷延。
萬一出現了什么變故,背井離鄉的人在外地想要將事情了結的妥妥當當,還是有一定難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