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詡無奈道“身為屬官,不能出十全之策,助將軍破敵,與死無異,與其日后為相國和將軍問責,此番不妨請罪,也好留下個好聲名,總比日后為將軍嫉恨唾罵要好。”
牛輔跟賈詡也不是認識一天兩天了,他聽賈詡這般說,心中頓時恍然大悟。
他大概明白賈詡的意思了。
賈詡這個人的心性,他多少還是知道的。
他想遵從董卓之命,不與劉儉正式交鋒,但牛輔偏要反其道而行之
那賈詡就打心底不想陪牛輔玩了。
不過,賈詡也不是那么不負責任的人。
他愿意給牛輔出謀劃策對付劉儉,但卻不想把勝敗的責任放在自己身上。
總之,賈詡弄這么一出的根本意思,就是打仗的計謀我給你出,但是我不保證能贏,贏了輸了功勞我不要,責任莪不背,你看你行不行行咱就玩,不行你殺了我也沒別的招了。
賈詡給牛輔劃出了道道,那牛輔又會如何選擇
很明顯,賈詡給他劃的道道,還是非常符合牛輔目下所需的。
他當即答應道“文和一片赤誠之心,我已知曉,兵者,國之大事也戰場之勢瞬息萬變,豈能盡在文和一人掌控之中你只管把你的計策說出來,我自行斟酌采納,勝敗與否,與你無干就是了”
“還有,我若是兵臨延津,往西南便是酸棗縣,如今橋瑁和鮑信的殘兵就駐扎在那里,雖然依照他們目前的兵力對我構不成威脅,但為了以防萬一,還是有勞文和率兵往西面后撤一百里”
“一則,可幫我看護后方糧道,二則也是可以就近一些,監視酸棗縣中賊子的動向。”
賈詡聽了這話,當即向牛輔拜謝。
其實,橋瑁和鮑信的聯軍,上一次差點讓呂布和張遼等人打出屎來,現在哪里還敢輕易出兵
他們躲在酸棗城,恨不能將城墻修筑成原先的兩倍有余方才安心。
牛輔這是給賈詡一個理由,讓他離開自己的中軍,到后方待著去。
如此,不論是勝是敗,自己與劉儉之戰就與賈詡沒有什么直接關系了。
其實牛輔心中挺瞧不上賈詡這個性格的。
有功不立,有事就躲,小膽跟雞崽子似的,出門如何好意思自稱涼州出身
不過這樣的人,倒也是挺好的,至少不會跟自己搶功勞。
賈詡見牛輔答應將自己支往后方,這才安下心來。
他對牛輔道“將軍,我軍雖然野戰無敵,但劉儉知己知彼,他屯兵于延津,扼守于渡口,進可攻退可守,若是我軍被關東聯軍牽扯過甚,他還可以乘隙相攻,實乃妙招。”
“聽聞劉儉軍中,多有強弓硬弩,且步卒頗為精銳,將軍若是強攻延津,定是傷亡不小,且還未必能勝,如此想要戰勝劉儉,也就只有一個辦法了”
“什么辦法”
賈詡道“斷其糧。”
牛輔聞言頓時一精神。
不過他很快又萎靡了。
“河南河北,地域廣大,且又一馬平川,縣城又多,處處皆鄉里,劉儉從河北運糧的糧道,不下十幾條,如何斷之”
賈詡言道“若是劉儉與袁紹聯合,他的糧道或許會有很多選擇,無法斷之,”
“但是如今,他與關東諸侯并非一路,甚至與袁紹,還有間隙。”
“從河北往河南運糧,他無法過于遷延路線,若是經過的縣城太多,劉儉也恐有所疏失,畢竟兗州之地,大多皆是袁紹的一眾附庸所控,一旦袁紹下令在河南掐斷劉儉的糧道,則劉儉三萬兵馬孤懸于外,旦夕覆滅”
牛輔聽到這,頓時恍然大悟。
“文和高論”
賈詡道“所以,劉儉眼下的糧道,還是很好推斷的。”
說罷,便見賈詡走到了帳內的輿圖旁邊,指了指上面的延津縣道“中原地域,縣城甚多,劉儉為何偏偏要屯兵延津縣固守就是因為此處有延津渡口,且背靠黃河,可直接封死延津渡不為外人所擾也。”
牛輔也非愚鈍之人,聽到這的時候,便已經大致明白了。
“他從黎陽渡,往延津渡直接水上運糧”
賈詡道“白馬縣的對岸,最近的渡口就是黎陽渡,這兩地只是一河之隔,幾乎近在咫尺,且不在一眾牧守的領地范圍,將軍若要勝劉儉,只此一招爾。”
“但,還是那句話,此策未必能成,勝敗之機,一半一半,畢竟劉儉是善用兵之人,將軍在行此法之前,還要仔細打聽情報,多番運籌才是。”
牛輔恍然的點了點頭“一半的勝機,卻也夠了請文和教我如何行兵,如何使計”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