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前番劉艾也是想作為使者去找一趟劉儉,但那時候董卓不讓,現在局勢完蛋了,董卓卻想讓自己出馬,實是憑白給自己增添難度。
不過倒也在情理中。
“既如此,那艾愿意前往,只是艾不敢保證能夠說服劉儉以艾度之,相國若想要與劉儉和解,還需有另外兩個人幫忙才是。
董卓忙問道“還有何人能夠幫老夫說服劉儉退兵”
劉艾言道“相國在雒陽之中擁戴天子保護太后,守護劉家基業,而劉儉乃是先帝股肱之臣,乃天子皇叔,當此時節,何不請太后和天子出面說服劉儉呢”
董卓聽到這兒恍然大悟。
“對極對極我當請天子下旨退兵”
聽到這里,劉艾忙道“相國萬萬不可如此,相國若是請天子下詔,那劉儉縱然是想退兵,也不會退了。”
董卓疑惑的看著他“這是為何”
“相國,有些事情最忌擺到明面上,擺到明面上反倒是事得其反,若天子當真下詔,讓劉儉不會以為這是天子的意思他定會覺得這是相國在借天子之名以大義威逼于他,這往后的事情反倒不好辦了。
董卓認真的尋思了一會兒,點頭道“此言有理只是,天子若是不下旨意,又當如何使天子去說劉儉”
劉艾道“相國可書信一封,著李儒稟明天子,請天子以叔侄名義,親自寫一封家書,并派其心腹之人前往陳國,密見劉儉,請他退兵,然后我再往說之,定可事半功倍”
董卓聽了劉艾的話,隨即點了點頭“如此,就有勞長史操辦這件事情了。”
劉艾起身道“末吏定然好生操辦此事對了,相國,胡軫和呂布那邊當如何”
董卓的眼睛瞇了起來“雖然是要與劉儉議和,但此刻尚不能退兵,既然司隸的攻城之器已經抵達陳國之境,當可先使胡軫和呂布二人用攻城之器具,在陽夏布陣,給劉儉造成大兵壓境之感,如此方才好談。”
劉艾道“相國一定要跟他們說好,您要與劉儉和談,讓他們只是做出大軍壓境之勢以為震懾,萬不要真的與劉儉交手,以免到時候多生變故”
董卓道“我親自寫書信,告知呂布和胡軫若是他們這一次還敢違背老夫將令,定斬不饒”
與此同時,陽夏縣城之中。
劉儉將華雄擒下,收剿了西涼軍的物資,同時派人清點城池內的損失。
說實話,這一戰雖然是拿下了華雄,但陽夏城的損失也不小。
首先整個城東的甕城,算是徹底燒的不能用了。
雖然用火計在甕城,燒敗了華雄的軍勢,但剛剛新筑的城池本來就不甚堅固,如今遭到烈火的灼燒,更是不堪大用了。
再者,為了引誘華雄的兵將入城,審配在城東處焚燒了一部分劉寵囤積在此的糧草,引誘敵軍的效果雖然很明顯,但損失也巨大。
而陳國軍與冀州軍的火并,雖然最終的勝利者是冀州軍,但終歸這還是屬于內部拼殺,肯定會有兵員的損失,特別是陳國的軍隊,折損了不少人。
且陳國的軍隊,到底能不能用,也說不太好。
萬一他們聚眾叛變,陽夏的內部出現混亂,到時候內憂外患,冀州軍恐是危機重重。
其實,仔細想想,劉儉知道,還是他目前的整體實力與董卓有差距。
雖然冀州的兵將上下一心,攻堅克難,連敗牛輔和華雄兩大猛將,但劉儉知道,這兩次戰斗,并不是兩方士兵正面交鋒實打實拿下的勝利。
之所以能夠戰勝,主要還是謀略之功。
一旦變成平原之戰,那依照己方兵卒目前的戰力,著實是沒有一點勝算。
而且,幾番征戰下來,冀州軍方面也受到了不小的損失。
故而,此刻的劉儉,心中也在尋思著一件事
是不是,也是時候該給董卓一個臺階下了。
畢竟,自己也不可能真的有能力滅了董卓。
有能力,他也不會這么做。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