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儉一聽這個,當場拒絕。
“楊主薄,那封信當初確實是我士紀兄派人從雒陽帶出來,并托付于我轉交于袁伯業的,但那封信的內容我卻沒有看過。”
“當初也只是因為益州距離我冀州實在太過遙遠,且蜀道難于上青天,這關山險阻的,派人送一封信過去,萬一出了什么差池,豈不有負是士紀兄所托”
“公路與士紀乃是同父同母所出,正是兄弟親情血濃于水,故而我才擅自做主,將這封信轉交給了公路,希望他能夠幫忙從江南派人沿途看管,順江逆流而上,帶入蜀中,交與袁伯業。”
“只是我這個人呢,就是太過于輕信于人,好好的一封給袁伯業的書信,公路為什么要擅自拆開如今惹下了這么大的事端,我豈能站出來替他做主誰知道那封信經沒經過公路篡改”
劉儉的這番話說的頭頭是道。
但只要是個明白人,就都知道他這分明是扯淡。
明明就是想挑撥離間,到頭來還要裝委屈,你說氣人不氣人
可偏偏人家做這事之前就已經想清楚怎么辦了。
人家現在就是占著理呢。
說實話,人家劉儉跟這事兒沒有關系,他就是個帶傳書信的,你想讓人家背鍋,人家憑什么跟你一起背。
其實,袁術在派楊弘來之前,閻象和楊弘就針對這事兒對袁術做出了建言。
他們覺得劉儉肯定不會接袁術這一茬。
但袁術這個人有一個毛病,他覺得是自己身為四世三公之后,是天生的貴人,袁基死后,他就是袁氏的下一代掌門人。
這天底下的人,只要是有士族身份的人,就應該對他無條件服從,無條件向他諂媚。
故而,袁術在來之前,讓楊弘給劉儉帶幾句話。
其大意就是希望劉儉能夠出手幫他。
而日后袁術在掃平了袁紹的勢力之后,愿意分出汝南袁氏中的利益進行輸送,來幫助他涿郡劉氏成為這個天下間有數的豪門貴族。
甚至就算是幫助涿郡劉氏繼承某些特有的經學傳承,成為閥閱之門,也不是不行。
但問題是,袁術現在提出的條件,若是在太平盛世,或許對劉儉還有些吸引力。
但是天下既然已經進入群雄逐鹿的模式,依靠變成閥閱之門壟斷知識傳承,進而收編門生故吏搶占資源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那種舊有的壟斷傳承體制,就是劉儉在下一步,要完全破除的。
袁術現在拿這個當誘餌來釣他上鉤,劉儉怎么可能會答應
時代已經確定是在進步的,但袁術依舊墨守成規的想死守在舊有的體制當中劉儉斷定,將他從這個世間徹底淘汰,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反正不論楊弘怎么說,劉儉就是不答應。
眼看自己這套說辭沒有用,楊弘只能向劉儉說袁術的第二個訴求了。
“聽聞袁士紀之子,現在使君處不知可有此事”
一聽楊弘說起了袁寵,劉儉的心竟然少有的有些緊張。
他仔細的打量了楊弘幾眼。
“不錯,我收養了,在鄴城,怎么了”
楊弘恭敬地對劉儉說道“袁氏宗主之子,客居在使君府上,我家袁公有言,袁家之子真是有福氣,能在危難之時,承蒙使君收留,使君對于袁家之恩,袁氏中人永不敢忘,袁士紀與我家袁公乃是同父同母的親兄弟,這孩子也就是袁公從子,血緣最親,楊某今日來此,還請使君能夠送還袁家之子,由袁公代為收養照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