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過后,荀彧多少理解劉儉話語中的那句“一起偉大”是什么意思了。
不是在胡亂吹噓,他是真的想要做到偉大二字
關羽和張飛北上之后,劉儉派人從中山國將蘇雙召到了鄴城,同時將他引薦給荀彧。
現在的蘇雙,張世平等人所引領的河北商貿協會,這些年來已經開始在劉儉的指導下,向著右北平郡的無終縣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財力,幾乎全占有當地主要的商貿渠道,并收購了無終縣的很多房屋宅舍田地,可以說投入頗多。
除了財力布局之外,河北商貿協會還向無終縣遷移了很大的一部分隸屬于協會各家的徒戶,擴充了商會在當地的人力建設。
至于問為什么
其實答案很簡單
那就是右北平的無終縣,在地域上來講,臨近于后世的唐山市。
在地域上來講,這里西接薊縣,北有群山,隸屬于燕山山脈,南臨渤海當然最重要的,是這里蘊藏的豐富礦產資源。
不論是古代和現代,金銀銅鐵等金屬礦物,都是振興一方的重要資源
當然,除了金屬礦物之外,唐山附近還擁有豐富的石灰巖、白云巖、石英砂巖、石墨等多種非金屬礦,對于北方的民眾來說,這些礦產物也是非常有用的資源,特別是石墨。
后世的時候,石墨是石墨,煤炭是煤炭,但是在古代,古人習慣于將石墨和煤炭統一歸類。
山海經中,煤被稱為石頭涅盤,魏晉時期,煤被稱為石墨和木炭。
相比于其他的礦產,石墨資源在這個時代而言,屬實重要到了極點。
生活取暖自然是離不開石墨的,最重要的,是冶煉金屬也需要煤炭。
因為工業發展還只是在初期階段甚至可以說,在古代,并沒有所謂的工業,故只有應用石墨,才能冶鐵,熔銅,化石,升朱。
當然,雖然唐山有礦物,但不論是挖煤還是開采銅鐵礦物,這個時代的技術以及經驗較之后世也都相差甚遠。
但有劉儉在,情況自然還是不太一樣的。
雖然說他不是特別懂行,但多少還是知道一些的。
關于如何在唐山探礦挖掘采運,劉儉曾細心的與蘇雙進行過探討,并且將自己的想法也跟蘇雙說過,讓蘇雙交待于工匠。
當然,劉儉并沒有讓采礦人強制執行自己的想法,他只是將自己所言之物作為參考和補充,讓工匠以及采礦人根據其自身經驗,進行修改,爭取能夠不斷的進步,不斷的擴充礦物產生。
畢竟,后世的經驗并不是每一項都適合這個時代。
不過,就后來的結果看,大部分還是適合的。
關于辨別巖層中是否有煤,劉儉的曾經的一句話,使商貿協會下屬的勘探者們記憶尤深。
“凡脈炭者,視其山石,數石則行,青石、砂石則否。”
在鑿井方面,劉儉的意思是
“凡攻煤,必有井干,雖深百丈而不撓”,“視其井之干,欲其確爾而堅也,否則削。”
按照他的說法,鑿井要想做到準確無誤、堅固牢靠,不可在含水大、有井病的地方開井,又要注意“測石之層數”。
井筒打至煤層后,要布置巷邊和工作面,也就是“旁行其隧”。
布置巷道要看煤層的地質條件,“旁引其隧,視其炭之行”,即要看煤層的走向、傾向及厚度。
巷道要干燥平整,才能便于人行和運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