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新政”
呂強拱手道“正是如此,曹操此人雖是袁賊手下,但在新政上,其利益與陛下,相國一致,故以此人為牧,在揚州推行新政,于國有利,請相國三思。”
董卓打著酒嗝,狀若迷離的點了點頭“既是中常侍所言,應無差錯。”
呂強聽了這話,急忙糾正董卓道“相國這話說的不對,此乃陛下所言也。”
董卓暢快笑道“不錯,這是陛下之所言,且容老夫細思之。”
呂強并沒有請董卓快點表態,他很識趣的站起身,沖著董卓鄭重的施了一禮,隨后便與董卓說要告辭離去。
董卓也不留他,晃晃悠悠的站起身來,似想要送送呂強,怎奈看他的狀態,卻是送不遠了,最后也只能由管家代勞了。
呂強走后不久,就見適才還有些醉意的董卓恢復了正常的狀態。
他站起身,目光炯炯的看著呂強離開的方向。
隨后就聽董卓吩咐道“來人啊,速速請李文優前來議事對他說是重要的事。”
董卓手下人的效率很快,李儒的速度也很快,他不多時便趕到了董卓的面前。
董卓也與李儒不客氣,當下就將呂強適才前來所言之事告知了李儒。
李儒捋著自己的小山羊胡須,想了一會兒之后,臉上隨之露出燦爛的笑容。
“相國,依照末吏之見,呂強提議試點州郡新政,這是一件好事啊。”
董卓忙道“此言合意還請文優細言之。”
李儒道“對于相國而言,天下士人,滿朝公卿,十有七八皆恨相國,與新政無關,可是,新政一旦實施,稅務實施方面可以延后,但科舉制度可以先在試點的州郡落實。”
董卓沉思道“這是為何”
李儒的表情很是恭敬。
“相國需知,科舉制度,乃是分化天下頂尖閥閱之門與普通的豪右寒門的一劑良藥,此策一出,則天下分為兩派。”
“至高之門,與普通豪右寒門必將水火不容,特別是還要以州郡為試點,從今往后,那些加入了新政的地區之人,則可以憑借地方各級考試,直至國考成績被敕封為官,但是沒有參加到這個體系的州郡,從今往后,就沒有一個人可以擁有當官的資格,當然了,他們在地方州郡的那些長官牧首,可以委任他們在地方當些沒有實質敕封受任的官員,倒也不是不行,但這樣就缺少了名正言順這最多也就只能算是地方長官征辟了。”
董卓的反應很快,他明白李儒的意思了。
“那些沒有成為試點州郡的閥閱望族,為了維護自己的權益,或許會咬著牙跟朝廷硬扛到底,但是普通的豪右之族和寒門不行啊,”
“看著別的州郡和他們同身份的人不斷的開始當官,他們卻還是固步自封,沒有任何變化,老夫要是他們老夫可忍不了,屆時不是試點的地方豪右寒門與望族之間的矛盾增大,彼此對立,老夫就可以再尋適當的時機,下令改制稅收,如此一來,他們的分裂局勢就會更加明顯,有為了仕途利益而妥協的,也定然有不愿意妥協的,到時候他們自身可就亂了。”
“不錯,這新政若是全面實施行,前期所有的矛頭必然都指向相國,但若按照呂強所想的方法實施,反倒可以使相國由被動轉為主動,實乃高明之法也。”
“那依文優看,讓曹操就任揚州,此法可也”
“可也相國可將袁術調為兗州西牧使,然后再使曹操前往揚州為刺史,牧守之位,等閑不可與他,他若是真能將新政在揚州推行的徹底,再給他敕封不遲。”
董卓點頭道“此乃正理,善”
趁著袁術得病的這段時間,董卓、曹操包括袁紹,皆有了動作。
袁紹的兵馬在江關慢悠悠的晃蕩了一段時間之后,突然從益州內部撤出。
袁紹用孫堅為大將,以迅雷不掩之耳之勢,進軍潁川,切斷了中原與淮南之間的聯系。
左右,袁術已經被任命為兗州西牧使了,揚州跟他沒有了關系,袁紹這么做可不算趁人之危。
你一個兗州牧往江南跑個屁越界了知道不
而先前被袁術用來當做撤退保命要人的沛相袁忠,袁紹親自給他寫了一封書信。
書信中的具體內容不為外人所知,但估摸著也是袁紹在教育袁忠怎么做人。
而且就目前的情況看來,袁忠還是非常聽話的,在接到了袁紹書信沒多久之后,袁忠的兵馬就開始撤離了原來的屯駐地,而是轉向山陽郡的方向。
中原的曹操則是率領兵馬南下,趁著袁術大病未愈的時候,招攬各方勢力隨同他南下。
當時的中原已經是殘破不堪了,再加上袁術前番在營中跌落箭塔暈倒的事情,讓很多人對他失去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