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州騎兵以踏破山河的氣勢,勇往直前,直奔王匡的泰山軍殺去。
王匡自持泰山軍的精銳,未曾把文丑放在眼里。
在王匡看來,劉儉麾下的將領,值得他提防的不過是關羽、張飛、趙云、黃忠等輩也。
至于這文丑,不過是名不見經傳之輩,自己原先連這個人的名字都沒有聽過此等無名之輩,豈能敵得過自己的泰山兵
眼看著文丑率眾沖殺了出來,王匡絲毫不慌。
他讓自己麾下的別部司馬徐凡,率領三千的精銳泰山兵到前陣布防,多設弓弩與大盾來阻擋文丑的騎兵攻勢。
在王匡看來,對方的騎兵并沒有展現出什么過多的進攻陣型,沖擊模式很是單一,自己的泰山兵想要擋住他們并不是難事。
但是王匡一時疏忽,他忘記了一個重點。
并不是說攻擊模式單一的騎兵就不是好騎兵。
相反,攻擊模式單一的騎兵,說明這支騎兵在單一的一套戰法上練的很純粹。
特別是文丑的這支騎兵乃是遼東的幽州騎兵。
幽州騎兵的精銳程度可謂天下聞名。
這幾十年來,大漢朝在北地邊郡與鮮卑交戰的騎兵,基本上皆是幽并兒郎。
論及兵員素質,幽州和并州出身的士兵在天下間絕對能排上一號,就算是董卓的西涼騎兵,面對這兩州的士卒,也斷然不會托大的。
只是劉儉這些年來用來縱橫天下的士兵皆出自冀州。
而幽州自到了劉儉手中之后,其廣大地域和人口便成為了劉儉用來融合北疆外族與東北諸國的主要力量。
幽州之地的資源基本都是用來對外的,故而給了天下人一個錯覺,那就是劉儉掌控了幽州之后,也并沒有用幽州的士兵來武裝自己的軍隊。
幽州到了劉儉手里,并未起到什么作用。
但是這個想法其實是大錯特錯的。
劉儉占據幽州之后,確實主要是用幽州來融合外族,由于當時這個大計劃剛剛起步,所以幽州本地的人口資源與政治資源,包括財富資源都是對外。
但是如今,幽州作為大漢朝北疆與外族的鏈接中轉站已經基本初具規模。
先前的投資也已經開始有了回報。
別的不說,就說現在冀州士兵們能偶爾吃上一丟丟羊肉,這就都是有賴于北疆吸血大計。
除了羊肉之外,幽州也已經開始向冀州輸送軍事資源了。
首先就是兵源。
幽州諸郡,由于先前與外族鮮卑以及太行山的賊寇作戰,其境內一直處于一種不安定的狀態,邊郡時常受到騷擾,人口時常被外族劫掠,這就間接這導致幽州的人口在統計上一直處于一個較低的水平。
戰亂地區的人口戶籍,普遍都是最不切實的。
但是現在幽州的情況和原先完全不一樣了。
那些昔日里被幽州人視為巨大威脅的外族,如今反倒成了他們的金主。
現在幽州人越過越富裕,完全都是因為受到了北疆異族和東北諸國割肉的供養。
我們幽州人現在離開外族人活不了啊
也正是因為北疆的安定,再加上幽州屯田制的大興,劉儉趁著剛剛平定幽州時,又在幽州諸郡落實度田和人口統計,使得幽州官署賬面上的人口呈現“呼呼呼”激增的狀態。
若是不知道內情的還以為幽州人這怎么憋瘋了,如母豬一般的播種生孩子。
現在幽州的賬面人口上來了,那地方征兵自然也就容易了。
特別是劉儉軍隊的待遇如今在大漢朝可以說是最頂尖的。
因為河北越變越富,所以劉儉開始在軍隊中成立專門的醫療小組,盡最大努力保障士兵們的生存幾率。
同時也設定了陣亡后的撫恤標準,包括因戰殘疾的撫恤標準,給士兵們斷了上戰場的后顧之憂。
再加上烏桓人口現在基本已經被大漢朝吸取融合,所以劉儉此番南下從幽州征調了不少當地的本土漢人和一些烏桓人,用于組建烏桓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