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曹操也決定開始在江東仿效劉儉,做他自己應該做的事情。
坐鎮一方,建立自己的勢力,這是第一目標,
在此目標的基礎上,像劉儉一樣,做出一些足矣名留青史,讓后人為之稱道,造福于“漢”的事情,要么解決前人所難以解決之事,要么開疆拓土這對于曹操來說,這或許也是一種精神上的享受。
人,總得有些精神寄托吧
不過要做到這些,首先就是要做到內部安定。
江東這個地方,相比于中原來說,或許也有讓人更頭疼的地方。
這第一難點就是山越了。
山越,是東漢末年至三國時期,對江東地區廣泛分布的“山民賊寇”的統稱。
山越問題自古有之,不只是在漢末三國。
山越這一群體的組成相當復雜,這當中有漢民,也有百夷蠻族部落,也有盜匪總而言之,山越之所以在漢末如此強盛,主要原因還是因為社會動蕩,百姓流離失所,不堪高門望族兼并土地,受不了官署的重稅,沒有了活路,因而才使山越不斷增長。
毫無疑問,山越的人口都是隱匿人口,是不在大漢朝現存的戶籍冊上的。
天下大亂,有潘臨、彭綺、尤突、費棧、祖郎、嚴白虎、金奇、毛甘、黃亂等諸多地方割據勢力,因社會動蕩,不納賦稅而占山為王,其生產方式以農業為主,種植谷物,又因“山出銅鐵”,而常常“自鑄兵甲”。
他們大分散、小聚居,好習武,以山險為依托,組成武裝集團,對江東地區形成了嚴重的威脅。
曹操明白,他要做大事,首先就得先搞定山越的內亂才行。
歷史上的孫權統領東吳前三十年,與山越之間的爭斗幾乎就沒中斷過,如今山越的對手不再是孫氏兄弟了,而換成了曹操
相比于孫策和孫權兄弟,曹操應對山越的方法要厲害的多。
畢竟,相比于曹操的綜合能力,孫家兄弟還是差了一截。
特別是現在,曹操要對付山越,已經有了借鑒。
那就是劉儉
劉儉是如何磨平太行山脈和北地異族的,那曹操就仿效劉儉如何去磨平山越。
集中集權,屯田土地,度田,成立商貿協會,扶持外州勢力,遵從朝廷的新政
曹操這些年悶聲學習。
他跟劉儉學了很多東西。
劉辯也在學劉儉,但最多學點皮毛。
曹操卻真的能夠學到幾分精髓。
雖然曹操前番確實為了袁紹與劉儉交戰,但在他的心中,劉儉其實確實是一個了不起的老師。
或許劉儉都沒有想到,在大漢,他所帶出的最好的徒弟,其實并不在他的身邊。
南匈奴的主力被劉儉消滅了,劉儉收繳了很多匈奴人馬匹牛羊還有人口,算得上是大獲全勝。
若是換成別人,或許就會覺得功勛已經足夠了,完全沒有繼續弄死匈奴的必須了,正所謂得饒人處且饒人。
但那畢竟是別人的想法,不是劉儉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