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萊太史慈,表字子義,奉大將軍之命,前來軍前為驃騎將軍效力”
說罷,太史慈隨即從袖中取出一份絹帛,遞給了劉備。
劉備展開來看,卻見上面乃是劉儉的親筆書信。
劉備大概看了一會之后,心中有數了。
他將劉儉的信放入袖中,隨后笑道“子義得大將軍推薦來此,必是英雄人物,只是軍中各部皆已經分屬,各部戰將職務不缺,各有統屬,暫時不能讓子義領兵了,子義權且留在我的身邊,做一名參將,協助我統兵,與諸將一同參研軍機,如何”
劉備雖然沒有直接賦予太史慈兵權,但是肯讓太史慈留在自己的身邊參贊軍機,可以說是非常重用了。
畢竟在軍中,特別是在河北軍中,一切升遷都是以功績作為依據的。
太史慈就算是劉儉推薦過來的,眼下也并無建樹,更無功勞。
故,劉備只是能將他留在身邊權充參將。
“將軍如此重用,慈萬分感激,必當盡心竭力”
“好果然不愧是德然推薦之人”
隨后,劉備命一眾手下前來帥帳,共同商議下一步的進兵方略。
“自打曹軍進入彭城國之后,陶恭祖的軍隊就已經進入了郯縣,彭城國和下邳國皆為曹軍所占而孫堅的軍隊則是在彭城之西,現如今還未入境,卻是不知他們在做何籌謀。”
韓當道“袁軍不入境,我等正好可以率兵南下,直取曹操,先將曹操打退回江東,再去對戰孫堅,好過與他們同時為敵也”
韓當的話得到了在一眾人的贊同。
劉備倒是沒有很快下定決斷。
他則是看向了太史慈道“子義覺得此法如何”
太史慈很是尊敬的拱手說道“回玄德公的話,韓將軍此言,末吏覺得非常符合眼下的局勢,只是末吏來之前,主公曾讓末吏轉交給玄德公幾句話。”
劉備一聽太史慈帶來了劉儉的口信兒,自然是不敢怠慢,隨即問道“德然所說何事”
太史慈鄭重的言道“主公曾言,入主徐州,當需謹記以陶謙為尊。”
劉備聽到這里,先是一愣,接著恍然的拍了拍額頭。
“幸虧有子義提醒啊,不然我險些忘記了這件大事。”
說罷,便見劉備看向旁邊的諸人說道“徐州畢竟是陶謙的掌管之地,陶謙身為徐州刺史,邀請我等率兵前來相助,我等若是不往郯城與其見上一面,而是擅自興兵與人開戰,未免有些喧賓奪主之嫌。”
“當此時節,且不管袁紹如何,曹操如何,袁術如何,我等一定要先與陶謙相見,待得到了陶謙的允許之后再行,與對方開戰”
“此乃賓主之禮,更是得徐州人心的手段”
這一番話切中要害。
徐州之戰,短期之間誰勝誰負沒有關系。
但是劉備一方打的是來替陶謙阻擋侵略者的名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