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驅兵來徐州,奪取陶謙的基業,致使兩方發生戰爭,自然不用說他就是戰爭罪魁禍首。
至于陶謙,則是老邁無用。
面對曹操的攻勢,陶謙不得不從外面找去援軍來相助他抵御曹軍,這樣的人根本沒有辦法能夠守住徐州,他拿什么來保護徐州的百姓
曹豹更是一個好戰分子,不考慮徐州百分的安危,只為了自己的聲名和戰功,強行與曹操交戰,實在是沒有大局觀。
孫堅響應袁紹的軍令,屯兵在徐州周邊,想要謀取好處,也不是什么好東西。
袁術更是冢中枯骨,毫無用處,跟曹操打了三仗,輸了三仗,若是沒有劉備軍救援,怕是連底褲都輸丟了。
在所有徐州諸路軍閥之中,唯有劉備是最仗義的人
劉備真是顧及大局啊,主動出兵救援袁術,還打敗了夏侯淵,然后在軍事會議之中主動提出與曹操議和。
劉備提出議和的原因,并不是因為劉備怕了曹操,而是因為他希望停止戰爭,然后保全徐州百姓的性命,不讓徐州百姓死傷過多,可以說是劉備是徐州之中最仁義的君主了
各式各樣的流言開始在徐州境內廣為流傳,所有的百姓都被劉備的行為感動了。
相反,徐州百姓對于陶謙非常失望,對于曹操和孫堅非常憎惡,對袁術和曹豹則是埋怨和憤怒,唯有劉備成了他們真心感激的人。
劉備憑借他的人格魅力和他的行事風格,再加上校士們的造勢,成為了徐州百姓心中的流量明星。
這場戰爭的勝負還未分,但是劉備的仁義之名已經開始在徐州諸郡廣為流傳開來。
在這一點上看來,劉備其實已經贏了。
陶謙等人目前的精力主要鎖定在南方的曹操身上,對于轄境內的風評倒是沒有過大的關注。
不過有一個人對于徐州轄境內的事情確是關注的緊。
那就是廣陵的陳氏家族。
作為徐州境內有名的名門望族,廣陵陳家與徐州的士族高門都有著密切的聯系。
現在陶謙,袁術、曹豹等人的聲名不止是在民間,即使是在徐州士林里,也有著一定程度的下降。
反觀劉備,聲名在徐州境內的各個領域都有著顯著的提高,而且這股聲名增長的速度,幾乎是日新月異。
在廣陵陳家看來,劉備如此聲名大噪,顯然是有些不正常的。
這幕后顯然是有一只黑手在為劉備助推。
可是,令廣陵陳家感到恐怖的是,助推劉備增長聲名的這只黑手,他們目前竟然沒有找到
以他們在徐州的勢力都沒有找到的,那得是何等的強大的勢力。
陳珪找自己的兩個兒子陳登和陳應,與他們商量徐州今后的發展。
陳珪老謀深算,已經看出了徐州的弊端。
“看起來,對于陶恭祖而言,真正的大敵并不是江東的曹操啊而是另有其人。你們能看出這個人是誰嗎”
陳登拱手道“徐州顛覆,只怕已是迫在眉睫,陶公真正的大敵應該是劉備幕后那人,而劉備幕后之人,毫無疑問便是當今的河北霸主了。”
陳珪繼續向兩個兒子發出了提問。
“既然河北霸主有意謀我徐州,我們依陳家目前的立場來看,應當如何做”
陳登嘆道“父親,依照孩兒看來,陳家如今的道路,除了主動向河北之主示好之外,難道還有第二條路可走嗎”
本章完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