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平三年七月,西北方面的戰事傳到了長安,使滿朝震動。
原因,是牛輔和呂布在涼州,與以韓遂和馬騰為首的叛軍,發生了激烈的沖突
幾個月之前,呂布和牛輔率領大軍,出長安之后,沿著渭河西進,從槐里直奔郿縣再往陳倉,一路上不斷地招收關中各縣精卒,最后直抵岐山之北的漢陽郡首府冀縣。
冀縣之所在,距離關中并不是非常遙遠,但是已經進入到了涼州的范圍,而且這里的地貌與關中平原可謂是大不一樣。
呂布和牛輔一路西行,沿途所過關中諸地,皆是水草豐盛,觸目所及,到處都有開墾的土地,到處都有麥田,渭河的水被引向各處開墾的土地,灌溉農田
雖然不能說是有一番盛世之象,但農民也是各有各忙,呈現一片繁榮之景。
但是一過了陳倉,行至隴山之后,眼前的一切景象仿佛整個變了
別看關中平原和涼州距離很近,但真的就恍如兩個世界一樣
差距就是那么的大。
綠色的景象越來越少,甚至變成了沒有,漢陽郡內觸目所及,大多是一片黃色。
平原是黃的,山是黃的,斷層的巖崖也是黃的
但呂布和牛輔對于這番景象并不在意,相反,他們心中還很是竊喜。
因為,也只有這樣的險惡之地,窮山惡水才能夠讓他們發揮出真正的本領,讓他們在這里鍛煉出最為精悍的士卒,同時也可以在這里招收到最強壯的士卒,擴充他們的軍隊,發展他們的實力。
地方越偏僻,環境越惡劣,就說明漢室王朝對這里的掌控力越弱,他們就越可以在這里為所欲為。
呂布和牛輔如同出淵之猛虎,為來到涼州感到欣喜,但是這里的坐地戶,卻并不歡迎他們
正所謂一山不容二虎,特別是涼州這座山頭,原本就不只有一只老虎。
特別是以馬騰和韓遂為首的涼州叛軍,還有那些在本地擁有極大勢力,同時掌管軍隊的邊郡豪強軍閥
他們對呂布和牛輔的到來充滿了敵意。
于是乎,雙方幾乎沒有什么多余的贅言,直接開戰。
涼州有十郡一屬國,地域極為廣大,人口分布稀疏,這使得馬騰韓遂等人的戰略縱深極廣,他們憑借著在羌族之中的聲望,還有涼州廣大的地域,與呂布和牛輔展開了激烈的交鋒
論及指揮軍隊和能征慣戰,呂布在馬騰與韓遂之上,但問題是,韓遂和馬騰是主場作戰,他們了解涼州的地貌,與羌族又有往來,再加上叛軍的人數實在是太多所以可以說是占據了一定的優勢。
其實,若是換成全盛時期的呂布,是絕對不懼馬騰和韓遂的,但是關鍵,就在于呂布先前在司州與河北軍一戰,損失了不少精銳兵將,傷及了元氣,因而在與韓遂等叛軍的交手之中,反倒是處于被動的局面。
然呂布畢竟不是凡人,雖然西涼本地的叛軍實力強大,但他依舊能夠守住陣腳,他將兵馬屯扎在冀縣,招兵買馬,征調糧草,同時派人往長安,向朝廷求援。
呂布與叛軍膠著,雖然未曾大勝,但也絕對是沒有敗績,不過是不勝不敗之局,對于朝廷來說就不是什么好事。
畢竟,涼州這些年來,磨光了朝廷多少積蓄,耗盡了朝廷多少物力和財力,這點大家心中都有數。
呂布和牛輔在涼州陷入僵局,這對劉辯而言非常的被動,畢竟遠征涼州是他繼位之后,所頒布的第一條戰略,這關乎天子的威嚴也關乎天子的聲望。
劉辯在接到消息之后非常著急,他急忙找董卓商議,希望董卓能夠趕緊想想辦法
董卓能有什么辦法可想對于他來說,唯一的辦法,就是他親自率兵抵達涼州。
相比于牛輔,董卓在涼州有更高的威望,相比于呂布,董卓更熟悉叛軍的作戰方式與他們的手段,眼下這種情況,董卓若能夠親自去涼州坐鎮,指點呂布與牛輔,一定可以使他們打敗馬騰和韓遂,挽回局勢
只是,董卓不太敢走。
長安朝廷這邊,董卓實在是不放心。
其實,只要留下李傕,郭汜等人,董卓倒是不害怕長安朝廷這邊會軍事造反問題是,政治上的事情,董卓怕劉辯一個人在長安兜不住。
不是他小瞧劉辯,朝堂之中的這群老混蛋,不靠殺伐手段,董卓自己都未必能擺得平他們,又如何能夠指望劉辯呢
果然,董卓所擔心的事情發生了。
朝會之上,光祿大夫黃琬開始對涼州的戰事發表了意見。
“陛下,西北戰事膠著,牛將軍與呂都尉之軍屯于冀縣不得勁,非國之福。”
劉辯坐在上首沒說話,他看向董卓“相國覺得如何”
董卓狠狠地瞪了黃琬一眼,隨后道“一時之戰,不足矣定論。”
黃琬絲毫不給董卓面子“勝負定時,怕是會拖垮了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