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普當即領命,轉頭大步流星而去。
劉備隨后又吩咐韓當“義公可領三千人馬,隨德謀之后出兵,萬一德謀有所疏忽,你也可及時接應。”
韓當見劉備想的如此周到,自然不會怠慢,當即領命去了。
曹軍換將確實帶來了極大的影響。
這個影響是兩方面的,一方面針對的是徐州駐軍,一方面針對的是他們自己。
對曹軍的戰將而言,曹操生病,卻將周瑜扶持了上來,這讓很多將領心中都有點兒接受不了。
特別是典韋、許褚這樣的火爆脾氣,一聽聞周瑜掌管他們,氣的差點沒掀桌子。
不過,這種情況也早在曹操的意料之中。
曹操臨行之前,命人昭告全軍將士,指名道姓的說明了周瑜乃是代替自己統領三軍的人,有斬殺任何人的權利,誰若敢不服周瑜,周瑜處置其后,曹操絕不怪罪。
而曹操還特意留下了曹仁相助于周瑜。
曹仁也是心高氣傲之輩,但是他對周瑜還是比較了解的,畢竟他們當初一起合作過在江東平定諸郡。
當時的周瑜給曹仁留下了比較深刻的印象。
但印象歸印象,曹仁心中多少也有點兒不太服氣。
雖然他承認周瑜的才華,但是在曹仁看來,曹操理應讓自己為主將,讓周瑜為副將輔佐自己。
如今曹操反倒是讓周瑜做了主將,讓自己副當了副將,這點讓曹仁心中很是別扭。
于是,這一日,曹仁故意請假告病,不去參加軍事會議了。
曹仁告假不來軍事會議的原因,周瑜非常清楚。
于是,周瑜親自拿著曹操的倚天劍,還有他留下的將符來見曹仁。
周瑜對曹仁言道“今徐州之事,明公皆托付于某,但周瑜年輕德薄,實不堪大任。”
“曹將軍乃是宗族大將之首,深得軍心,今將劍印奉上,請將軍總領三軍,只要將軍能夠打贏劉備陶謙,替太公報復仇,周瑜個人榮辱皆可不計,懇請將軍出山。”
周瑜如此大公無私、高風亮節的態度,讓曹仁很是欽佩,同時他心中也產生了深深的愧疚感。
相比于周瑜,自己似乎有點太小心眼了。
難怪他年紀輕輕就被明公托付大事。
別的不說,單說胸襟這一塊,就遠非常人所能及也。
如今大敵在前,周瑜能夠如此高風亮節的來自己這里請自己出山,自己難道就因為那小小的不甘和委屈就致大局于不顧嗎
當下便見曹仁從床榻上起身,向著周瑜拱手“仁見識短淺,不顧大局,甚是慚愧,今周郎折節來此,仁若推脫,實在是愧為主公麾下之將,也愧為曹氏宗族中人,我當隨同周郎一起去大寨從今往后,周郎若有吩咐,仁定當遵從,絕無二話。”
周瑜急忙伸手請曹仁起身。
“子孝公乃是明公麾下第一大將,周瑜本無能力指揮調動將軍,只是事急從權,還請將軍暫時忍讓,待勝了徐州諸人之后,周瑜自當請命,還兵權與將軍,并親往將軍府邸請罪,以慰將軍之心。”
周瑜這話說的曹仁面紅耳赤,連連擺手道“那怎么行,那怎么行哎,周郎,你可切莫小瞧了我曹仁,我也是一方豪杰,豈會如此不顧大局你盡管放心,有曹某在這里支持你,誰敢說半個不字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