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佗聽了劉儉的話,并沒有立刻回答,因為劉儉在邀請華佗來之前,對此事就已經提起過了。
其實華佗來到鄴城的這段時間,也都一直在多方打聽河北各級學府如今的運作模式和具體情況。
如今科舉在河北大行其道,但是相比于歷史上的科舉,劉儉如今在河北所施行的科舉制度,還是有一些差別的。
劉儉給州學定下的教學目標和學習內容比較多,且每天都會讓各教員們絞盡腦汁給學生們安排課后作業,還會提出社會實踐類型的作業。
像是原先那樣,只靠學經和治經就能當官,在河北是絕對行不通的。
社會實踐的作業集中在農學和工學方面,
畢竟,這兩個學科對于大漢朝和人民來說,是最為重要的保障和發展根基。
劉儉的想法是,讓學生們在成為學術專家的同時,也要有動手能力,讓他們下地,讓他們實踐,通過自己的積累,來成為真正的人才。
學生們除了有足夠的知識理論儲備,更要有足夠的實操經驗。
大漢朝以農業為本,是個農業帝國,所以按照劉儉的想法,從現在開始,大漢朝的學子們一定都要有從事農業生產的經驗,了解農業生產的艱辛不易,然后掌握農業生產的相關知識,只有這樣,他們將來走上官員崗位之后,就可以憑借自身經驗,對底層的百姓酌情施政。
雖然改變這些事情很麻煩,同時也會引起一部分過度依賴經學起家的士族的反感,但是劉儉相信,這一切都是有意義的,在未來,一定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教育是一個民族的重中之重,教育若是不適時改革,那這個國家和民族就會停滯不前。
而且,劉儉已經開始在河北實行了檔案履歷存檔制度,因為紙張已經在北方大興,完全足夠支撐這一點。
同時,不論是科舉應試成功,還是直接被征辟到官署的底層官吏,都要有實習期,并對實習期的所作所為做出考評。
在州郡官署學習的學子們,也可以各據其在學校所掌控的各類學課,按照官署征辟的要求屢立,符合的人可以在在校期間去往官署協助幫忙實習。
這對于他們的成長有好處,對于工作量日漸加大的河北官署而言,也有著非常大的好處。
畢竟,河北在劉儉主政以后,各項產業都發展的太過迅速,官署的人員擴充有時候甚至遠遠趕不上產業的蓬勃速度,故而有非常多的民政事務需要辦理,從州府到縣府的所有官員、吏員都比較忙都有很多事情要做,多出一些人來辦事,也可以減輕官署的壓力。
當然,對于實習的學生,還有在學校擴充學課最重點的部分,還是在農業和工業上
官員不能只會讀經摘句,解讀經文,這是劉儉對河北學子下的一個硬性指標邀請。
農業學課和工業學課將成為各級官學的常備科目,同時也會成為科舉開始之中的必考欄目。
而現在,劉儉想將醫學也作為一個重點類目加入到官學之中。
當然,若是讓每一個官員都成為醫生,這一點只怕是不現實的,這種事兒也沒有具體意義。
但是對于一些基本的中醫知識,還有對藥性的知識儲備,身為漢朝的學子,劉儉覺得學子們有必要掌握一定的知識量。
因為想要建成一個成熟的醫療公共衛生體系,不是一下子就能培養出那么多的專業人才的。還是要將一些基本的知識普遍在世人中廣為傳播。
當積累到一定程度之后,有些體制就能順其自然的應運而生了。
當然,在最高學府設立最頂級的公立醫療學課,還是非常有必要的。
糧食,工業,醫學可以保證大漢朝人口的生存率,在勞動力就是生產力的時代,這一點可以說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