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是大環境所影響的。
“華先生,心中可有憂慮,是否擔心自己多年所學,最終會成為他人之成名之器”
正在給劉儉寫藥方的華佗聞言,手微微一顫。
隨后,就見他笑了笑,道“大將軍真是個爽快人。”
劉儉道“我這個人就是這樣,有問題就解決問題,不要藏著掖著,如若不然,豈非都變成了陶恭祖,恐傷陽壽也。”
華佗聞言,眼睛頓時一亮。
“正是如此,養生者,修心為上。”
劉儉說道“先生能夠學醫至今,到這般造詣,定然是出身于士門,依照劉某的推斷,先生應該是不缺錢的,先生今日當著我的面猶豫,不過是擔憂學術傳承,非為財貨”
華佗聽了這話,大有遇到知己的感覺。
“大將軍不愧為高明者也,不錯,華某半生研習醫道非為財貨,若是想要發達,我就不需要學醫了。”
劉儉微笑著點了點頭,說道“如果我所料不錯,華先生心中所想的應該是自己的醫學傳承。其實就像是那些頂級的閥閱之流一樣,他們掌控著各種經文的解釋權,而經文的解釋權也都歸于他們各自的家族和門第所有。”
“這學術,一代一代的延續下來,就形成了他們獨有的門風和賢名,你說這些閥閱所掌控的經文,其他士人不知道嗎當然不是了,很多士人皆熟讀經文,而且更多的解釋者也在不斷的出現著,但是最頂級的解釋權卻一直在閥閱的手中。”
華佗長嘆了口氣,說道“可是醫學這一類東西,終究和經文不同,這醫學的最終解釋權無人關心,無人覺得如何,然偏偏方子一旦問世,必然會被醫者所用,而天下之人對這方子的傳承來源又無過多關心,也沒有條文律例保護,大家都用這個方子來治病,用來用去,就無人得知最開始的方子是何人所做了。”
“華某自認為不是特別貪慕虛名之人,但是若說我一一點兒聲名都不顧及的話,那也不是,畢竟我的醫術之道都是我苦心多年,耗費數十年之功,一味藥一味藥,一個病人接著一個病人的積累出來的。”
“旁人或許看著沒什么,但在華某自己看來,卻都是至寶。”
劉儉說道“華神醫何必如此妄自菲薄呢在劉某看來,您的醫道可拯救天下無數蒼生的性命,相比于五經,醫學之道在人道上更為實用,當然,這只是我一家之言,并不代表所有人的心聲。”
“畢竟,在大多數氏族眼中。經學之道才是至高無上。”
“至于華先生心中所慮,劉某心中亦有了解決之道。”
“這些年我一直在籌謀華先生,青州的書業大興你必然知曉,每一本書印刷出來之后,封面上都會有作者,并且由官方統一發行,這青州書坊所刊印出來的書籍,對于今后大漢朝的學者們來說,就是最有力的佐證。”
“而且依照我的想法,今后河北還將設立類似于原先雒陽蘭臺那樣的藏書之閣,每一個郡都要設立大小圖書藏閣,將天下有名的書,官方統一認證的書籍全部收納其中,并標明作者,官方也要對作者的知識產權署名保護。”
“如此,既傳承了書文知識,又能令著書者流芳百世。”
“當然,這類目不僅僅只限于經學,對于農學,工學,醫學之道就要同樣對待。”
“如此,就等于用大漢朝官署的官方角度為您的醫術背書,讓天下人都知道,您所出每一張方子,每一份貢獻,都拯救了天下多少人。”
“千百年后,君之名字必可流芳百世,為后人津津稱道。”
本章完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