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王允確實就是與呂布聯合剿滅了董卓,隨后,李傕、郭汜等西涼軍人馬想要投靠朝廷,卻得到了王允的拒絕。
而王允也因此送命。
但是試問,歷史上的王允為什么要拒絕李傕、郭汜等西涼兵的投降呢難道就是因為李傕和郭汜等人在董卓手下作惡太多嗎
若是淺顯的想,呂布在董卓手下之時,難道其所做的事情會和李傕郭汜有太大的差別嗎
為什么王允能夠招降呂布,卻不能接納李傕和郭汜呢
王允是一個成熟的政治家,他不可能會因為作惡不作惡的問題,而去拒絕一支強有力的兵馬歸順到自己麾下。
但若是仔細思索一下,就會發現,其實還是主要是地域和出身的問題。
王允的祖籍是哪兒是并州
他是并州太原人士。
對于王允來說,若是他執掌朝政,用自己同州同鄉的軍馬自然是好控制一些,同時也方便他日后掌控全局。
而西涼軍本來就是西北邊塞之軍,跟他不沾關系,而且西涼軍中的派系實在是太多了,將領也太多了,他們出身涼州,與王允可謂是格格不入。
把那么多的西涼軍收入到了麾下,以王允的能力,也未必能夠完全控制住他們。
董卓身為久在西涼混跡的老人,這些西涼兵都是常年隨同他征戰的精兵,董卓有能力憑借自己的威望掌控他們,但王允這方面肯定是不行的。
若是真把這些西涼兵收于其麾下,短時間看確實是會壯大王允的實力,但是時間一長,這些西涼兵自然就會自成形成黨派,王允一個并州人,根本就不可能得到涼州兵將們的認可。
這就等同于在自己身邊埋了一顆巨大的雷,隨時可能爆炸。
但是并州系的武將對于王允來說可就不一樣了。
像是呂布、張遼這樣的人,都是出身于并州,這些人對王允來說可以說是值得信賴的,因為他太原王氏的名聲在并州擺著呢。
呂布、張遼這些人對于太原王氏的名聲還是非常了解的,而且大家都是并州本地人,彼此間多少有一些鄉土情結存在,就憑這個,王允也自信可以抓得住這些將士們的心。
所以歷史上的王允收了并州一系,但是對西涼一派堅決不納。
而如今的情況也是一樣。
以王允的角度來說,他必然是希望能夠收攏以呂布、張遼等人為首的并州一派。
但是他很難接受李傕、胡軫、郭汜等涼州一派。
“依照老夫的推斷,王允一定會對呂布許以厚利。”
“但是呂布如今與牛輔聯合,在某種程度而言,二人是一條船上之人,呂布想來也會將牛輔引薦給王允。”
“但是,牛輔畢竟是董卓的女婿,王允只怕也會對牛輔抱有戒心。”
“主公當派人暗中聯系牛輔,讓牛輔阻擋呂布投往王允麾下”
“而牛輔與李傕、郭汜、胡軫等人則是歷來不和。”
“而李傕、郭汜、胡軫這些人是不可能被王允所接納的,也就是說,這些人現在的未來已經注定,他們必然被決于朝廷之外。”
“主公,可以利用這一點,使西涼軍不寧。”
聽賈詡分析到這里,劉儉心中不由對他充滿了敬佩。
能夠將西涼軍分析的這么明白的人,也就必然是賈詡了。
“文和請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