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他們原先從來沒有看到王允是這個樣子的。
也不怪王允發這么大的脾氣,畢竟李傕和郭汜這次惹的事兒實在是太大了,而且也把朝廷和他們望族公卿都牽扯到其中,令他們無法在政治上正面回擊劉儉。
本來,現在朝廷方面就在和劉儉進行政治上的對抗,朝廷抓住劉儉不遵朝廷之令,擅自進兵到司州,對他進行名譽抹黑。
可偏偏劉儉將司州的叛軍賊首李響給押解到了長安,使得天下人對于劉儉進入司州平叛的能力有著非常肯定的認識。
現在在很多人看來,若是劉儉不進入司州穩定糧價,平定李響的判亂,司州現在說不定就已經是大亂了,甚至都有可能從朝廷的手中直接脫離出去,成為叛軍的根據地。
在這件事上,朝廷和劉儉方面一直互相拉扯著政治輿論,彼此之間互不相讓
如今劉儉驟然拿下了函谷關,在軍事上占據了絕對的優勢,這令朝廷非常的憂心。
而朝廷方面現在能做的就是利用劉儉私自攻打函谷關,指責劉儉的行為,甚至可以將他推上叛逆的一面。
但問題是,劉儉現在利用函谷關內李傕和郭汜所積累的錢財和糧食做文章,他攻下函谷關,不但沒有任何政治上的失誤,不會對自己的名聲造成損傷,反倒是因為他揭發了李傕和郭汜的行為,而成為了關中與司州之地人們心中的英雄。
而朝廷還有以王允、楊彪等為首的望族公卿,如今反倒成了眾矢之的,不知應當如何是好
王允這段時間一直在派人去招攬呂布和張遼,卻沒有得到回應,不論他這邊做出什么樣的承諾,給予對方多少好處,對方就是不給予肯定的答復。
直到朝廷方面得知了董卓病體已經接近痊愈,并在校場操練這三軍,王允和楊彪的心如墜冰窖。
若這件事情果然屬實,那指望著呂布和張遼在短期內來投奔他們,幾乎就是不可能的事了。
但是王允依舊沒有放棄,他還是不斷的派人去招攬呂布。
只是此事成功與否,他已經不抱太大的期望,至少在目前是這樣的。
以呂布和張遼為首的并州一系短時間不能來投,那王允他們這邊就沒有多少可以用的兵馬。
唯有李傕和郭汜現在名義上還屬于朝廷,雖然他們并不直接受制于王允和楊彪,但至少他們還是為朝廷效力的。
但是現在這兩個混蛋居然惹出這么大的事來,將他們自己置于眾矢之的。
劉儉現在攻下了函谷關后,掌握了足夠治他們罪的證據,朝廷方面若是不對這兩個人作出處置,在天下人面前只怕是不能交代。
而且劉儉的用心非常歹毒,李傕和郭汜劫持民間的財貨和糧食。
劉儉的奏疏上所寫的是這兩個人要憑借財富和糧食擁兵自重,反叛朝廷。
什么事若是一旦扯上謀反,那就不好解決了。
特別是以朝廷的角度來說,這事更是敏感。
而且,劉儉這次真是下了苦功,用了心思,他不但查出了李傕和郭汜在函谷關的屯糧之所,就連兩個人在關中其他的地方所囤的財貨和糧食的地點,他也能夠大致出來。
根據這些所的地點,劉儉奏疏于朝廷,說是李傕和郭汜將這些物資分散在關中各地,擺明了就是要響應地方的叛軍,隨時起事造反推翻朝廷。
這是赤裸裸的謀反行徑,請朝廷明察
若是有人擋著此事,那就定然居心不良,也是和叛賊為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