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們想要請李將軍認罪的原因很簡單,只要李將軍承認自己確實有意反叛朝廷,而指揮李將軍反叛的人,就是當朝的王允、楊彪等一系人,便可。”
“那么這對于吾等而言,就是最好的機會大將軍也可以憑借李將軍的供詞,帶兵進入長安,清君側,剿除奸佞。”
“而這些高門望族的家族,必然也會受到重大的影響。”
“他們無法再立于大漢朝士人之巔。”
“他們將會從巔峰跌落下來。”
“大將軍現在與王允、楊彪等人在政治上勢同水火,生死不容。”
“只要李將軍肯幫忙,以大將軍的勢力,定然可以將王家與楊家,乃至于汝南袁氏等高門望族皆置于死地。”
“難道這不是李將軍想看到的結果”
劉儉聽到賈詡這么說,心中暗道這話著實是說的有些偏激。
不過想來這也是李傕最希望聽到的。
因為他本來也是一個偏激之人啊。
但是仔細想想,這百多年來,這些出身在邊郡的武人,還有靠著軍功在戰場上舔刀子的人,被這些望族名門還有地方豪強所欺凌的事件還少嗎
東漢的天下,在政治上早已成了以望族閥閱為主導,在經濟上以大地方豪強為主導的畸形模式。
而這種畸形模式常年累積下來所導致的結果,就是導致那些嫉妒仇恨他們的人心里也產生了畸形。
李傕毫無例外也是這當中的一個人,別看他是涼州的大豪強,但是自打他隨同董卓到了中原之地之后,中原人還有朝廷中的望族對他們的歧視,李傕那是真真正正的感受過的。
而這一次,王允、楊彪等人聯合袁紹將李傕和郭汜坑害到死,這份仇恨李傕心中自然是銘記在心
只可惜,他已陷入窮途末路,再也無法報仇了。
賈詡的話是很有煽動性的,特別他本來也是西涼人,他深刻的抓住了李傕此刻的心理報仇勝過一切的心理。
李傕對劉儉沒有仇恨,即使他今天死在劉儉手里,也不過是在戰場上正面交手的結果,這種事情在涼州每天都會發生,在李傕看來,這并不是什么新鮮事兒。兩軍交手,生死有命,他若是連這個覺悟都沒有,他也就不配為將了。
但是,對于王允、楊彪這種躲在暗處給他穿小鞋的人,李傕心中深恨之。
但是現在他已經沒有親手殺死他們為自己報仇雪恨的機會了。
本來李傕是打算帶著這個遺憾下去九泉的,但是現在一切都變了。
賈詡的話,讓李傕的心突然之間活了起來。
不錯,既然自己報不了仇,那么為什么不能幫著劉儉報仇
如果自己肯承認是自己確實有謀反之舉,而背后的主使乃是王允和楊彪等人的話不論這件事會不會有人質疑,但是對劉儉來說,就是一份可以用來清除掉王允、楊彪、淳于嘉等人的重要借口。
再加上劉儉的勢力冠絕天下,想要把這件事推波助瀾,煽風點火的擴大也不是什么難事。
到時候,王允、楊彪等人就是渾身長了一百張嘴也說不清了。
一想到這兒,李傕就不由興奮的發抖。
他的臉上也露出了幾分古怪的笑容。
看到李傕這個狀態,劉儉不由挑了挑眉毛,他隨后看向了身邊的賈詡,低聲問道
“他這是怎么了難道是一想到自己即將身死而有所恐懼”
賈詡真的是太了解李傕了。
他淡淡一笑,低聲回復道“不,李將軍,這是高興的表現。”
“原來如此。”
李傕突然看向了劉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