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朝三公竟然是西涼軍軍閥的支持者,這消息一經散布,頓時在整個關中掀起了滔天巨浪。
在高門望族眼中,這件事自然是不可信的,但是你架不住,現在輿論的主導權在河北劉儉的手中,劉儉手下的校事府最善于推波助瀾。
這次事件的宣傳以及輿論推廣上,賈詡幾乎是用盡了全力。
整個校事府的精英盡皆出動,將這個消息在天下之間往來散布,并且故意引導輿論走向,以訛傳訛。
為了能夠將事情說的更真一點兒,他們甚至編出了弘農楊氏的祖宅之中,突然冒出了七彩霞光的傳說。
也正是因為如此,民間大多開始傳言,說是因為弘農楊氏家中有異相,所以他們才生了謀了反心,覺得自己的家族有可能接替大漢江山,才做出這樣的事。
至于王允等人,想來應該也是得到了弘農楊氏的許諾,方才與他們成為附庸,與他們一起謀算漢室的天下。
而當今天子年幼,掌權又沒有多長時間,這個時間段對于那些心懷異志的臣子來說,無異于是最好的機會了。
這些消息在民間傳的有鼻子有眼兒的。
一時之間,在整個大漢朝與關中各地頓時掀起了一陣軒然大波。
所有人都議論紛紛,探討王允和楊彪這次反叛成功的可能性。
而朝廷之中,因為這次事件也是被弄得人心惶惶。
王允、楊彪、淳于嘉等人則是急忙向天子和何太后去解釋。
“陛下,臣冤枉啊。”
楊彪哭著拜伏在地,向著劉辯一個勁兒的申訴。
“陛下,這是李傕故意陷害臣。”
“臣不服啊”
劉辯則是冷冷的看著楊彪。
他緩緩的站起身,將手中的一份絹帛扔在了楊彪的面前。
“楊愛卿,現在已經不是說你有罪沒罪的時候了,你好好看看這份檄文,這是劉德然營中剛剛傳出來的,還沒有廣布天下,但是已經先送到了長安。”
“愛卿,你且看一看,當如何處置”
楊彪急忙伸手拿起地上的那份絹帛,展開細細觀看。
卻見上面寫著
吾,撫遠大將軍儉、領冀州牧,國家至親,受封以來,惟知循法守分。
今幼主嗣位,信任奸回,橫起大禍,奸臣當道,欲圖漢室基業。高祖創業艱難,光武中興不易,宗親扶政,共守天下,傳續無窮,一旦殘滅,皇天后土,實所共鑒。
朝無正臣,內有奸惡,必訓兵討之,以清君側之惡。”
今為國家,不得已而起兵也。
義與奸邪不共戴天,必奉行天討,以安社稷,天地神明,照鑒予心
楊彪看的雙手一個勁的哆嗦。
“這,這,這是謀反”
劉辯氣道“謀什么反,人家已經抓住你們的尾巴了。”
“他的八萬大軍馬上就要從函谷關打著匡扶帝王的名義開向長安”
“你們讓朕怎么辦”
“你們讓朕怎么活”
本章完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