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中的人雖然會有一些人發出怨言,但是恐怕也不能夠阻擋住劉儉。
但是劉儉覺得,若是自己這樣做,與歷史上的董卓、曹操一樣,一定會被人借題發揮,用來污蔑他的聲望。
他劉儉就算是要廢帝,也一定要廢的光明正大,堂堂正正,留名青史,讓人放不出半點屁來。
但是想要做到這一點,又談何容易呢
就算劉儉軍事實力震天,但是朝堂之中肯定還是有人對于他廢立的舉措敢于反抗。
大漢士族群體中還是有很多人是犟骨頭,不怕死的。
到時候,肯定是有人會站出來大罵劉儉是奸臣,這種事是一定會發生的。
所以,劉儉為了證明自己的正確性以及正義性,就一定要與這些人抗爭到底。
首先他要拉攏一批屬于自己的政治盟友,使自己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
但是說實話,從古至今,只要是事關廢皇帝這種事,無論怎么美化都不會有很好的效果。
因為廢帝的人必然會被打上權臣的標簽,劉儉想來也不會例外。
畢竟皇帝是一國之主,廢皇帝那就是廢一國之政,重啟爐灶,以一己廢天下公事,怎么可能會有人獨善其身呢
劉儉想了一個辦法。
為了能夠讓自己廢帝成功,將負面影響降到最低,他打算拉攏一批人共同進行此事。
拉攏朝臣和權貴是沒有用的,不論這些人怎么支持自己,天下人和后世人依舊會給自己打上一個權臣的標簽。
所以劉儉打算將廢帝這件事從公事轉為半公半私。
如何才能將這件事轉化為半公半私呢
那就是號召天下有影響力的諸侯王進京,大家一起來商討這件事情。
這個天下是漢室天下,但漢室天下并不是皇帝一個人的天下,東漢的很多皇帝也都是先帝死后沒有子嗣,故從諸侯王中選出繼承人,被漢臣們扶持上皇帝的位置的。
所以,諸侯王也可以算是大漢天下的半個主人。
對于當今天子的德政過失,身為其兄弟叔伯的諸侯王們自然也有權品評一下,大家坐在一起商量商量現在的這個皇帝到底有沒有能力將大漢天下治理好
畢竟,這可是我們老劉家的江山啊
劉儉的信札很快就送到了各個諸侯王的手里。
這些諸侯王不敢怠慢,紛紛向著長安的方向進發。
這些人有趙王劉豫、常山王劉暠、東海王劉袛、安平王劉續、下邳王劉宜、瑯琊王劉容、河間王劉陔、中山王劉稚、濟北王劉鸞、彭城王劉和、甘陵王劉忠等好一大群王都來了。
而且,不光是諸位諸侯王,就是青州的劉虞也正向著長安進發。
這些劉氏宗親將齊聚長安朝廷,共同商討廢帝之事。
本章完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