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這些高門望族昔日都是王允和楊彪的附庸,他們變著法的擁戴王允,楊彪與新政作對,與劉儉作對,現在他們想要反悔來劉儉這邊效力討生活,劉儉又豈能輕易原諒他們
原先做出了什么錯事,現在就要拿出等價的東西來抵償,人活在世界上,是需要負責的。
任何人做錯事都是要付出代價的
現在這些雍州本地,包括先前在司州本地與劉儉作對的望族,他們想要重新融入劉儉今后所建立的太平盛世,那就需要拿出糧食,拿出他們的財富以及他們的誠意,來平復安定現在雍州和司州的流民,使百姓的生活能夠重回安定。
劉儉將他的要求派人向這些想要投靠過來的望族傳遞了回去。
這些望族聽到劉儉的通知后都是心中不忿
畢竟這些人都是常年來從普通百姓身上攝取利益的蟲豸,百年來他們逐步滾雪球似的滾到今天,在他們的概念里,都是從普通的黎庶身上榨取了資源,哪有可能又將資源分給普通人呢
百多年的習俗,一代一代的傳承,已經養成了他們的這種思維模式與惡習,任誰也無法輕易改變。
故而,當劉儉向他們提出了這個要求的時候,好多人都表示不愿意。
這些望族開始在私底下暗中串聯,覺得劉儉有點太過分了
他們這么尊貴的身份都已經主動倒向劉儉這邊,而且大家表示會支持劉儉,甚至對于朝廷以后的新政什么的,也不會再像先前那樣反對了,這等于給了劉儉天大的面子。
可劉儉不但不撫慰他們,極力拉攏他們,反倒是讓他們現在拿出錢去救濟那些普通的百姓,這不是在打他們的臉嗎
堅決不能慣著這劉德然的毛病。
就在這些望族如此籌謀的時候,劉儉那面也突然行動了。
劉儉已查實了右扶風的李氏家族與京城中的“判賊一系”有所勾連,于是他派出大將顏良率兵五千,攻打了李氏家族的鄔堡,將李氏家族一族中人盡皆斬殺。
反叛之賊,殺全家并不為過。
既然有人想在關中煽動政變,那劉儉就廢其家族,沒收其錢糧、田地、財產、宅院等等所有。
至于李氏家族所掌管的徒戶,也通通充公,他家族的人則是斬盡殺絕,一個都沒留。
畢竟,這可是謀逆的大罪,怎么可能留下活口呢
劉儉這一舉措,可把關中所有的望族給看傻了。
他們現在才反應過來他們與劉儉的位置立場。
他們現在也明白了,現在根本不是他們與劉儉討價還價的時候。
劉儉用李氏家族作為例子告訴他們,自己現在是在給他們機會,而不是在與他們談條件。
給臉不要的結果,那就是全家死光光
死光光之后,還得把全族數代積累的財貨都拿出來賑濟災民。
左右都是得用你們的錢來賑濟災民,安撫民心,你們要主動愿意拿出來那最好,你們要不愿意拿,我就直接替伱們拿了,就看你們到底怎么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