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后,劉虞看向了一旁的劉儉,問道“大將軍,當此國家危難時節,我們不能過多的在城外逗留,要想辦法趕快進入城中,面見當今天子整頓大漢弊政,清除朝堂中的奸佞小人,使國家恢復元氣,不然再拖下去,這天下就要被拖垮了。”
劉虞的話語重心長,很得劉儉贊許。
“劉青州所見如何”
劉虞道“我們這些人都是宗親,此番來清君側,但是到現在為止,卻還沒有一個領頭人,這樣一來,大家各自為政,不聽約束號令,實在不是一個長久之計。”
“請大將軍您擔任領頭之人,率領我們共同入朝,匡扶朝綱,這樣大家才能齊心。”
“如此,也可以用最快的速度匡扶我大漢朝的弊政。”
眾人聽到這兒,都不由紛紛點頭,所有諸侯王都站起身,向著劉儉一個勁兒的作揖說道“還請大將軍作為領頭人,指引我們一同入京,我等愿以大將軍馬首是瞻。”
劉儉緩緩的站起身“論資歷,儉不如在座諸王,論年紀,這里面還有劉儉的叔伯之輩,我大漢朝以孝治天下,有諸位叔伯在此,儉豈能當什么領頭人,萬萬不可。”
眾人一聽劉儉推辭,都急了,急忙再次諫言。
但劉儉死活不肯。
就在這個時候,東萊名士劉繇站起身來,說道“我倒是有一個提議,請諸位靜聽。”
一眾人見劉繇站起來了,紛紛側耳傾聽。
“正禮乃我宗親中的名士,他所言必然有大道理,我等當仔細揣摩。”
“不錯,正禮公有何良言,還請快快說來供我等參詳。”
劉繇道“大將軍雖然有功于社稷,但是正如大將軍所言,我劉氏宗親之中,大將軍的輩分并不是最高,年齡也不是最長。”
“若是我等以大將軍為先,恐怕會置大將軍于眾矢之的天下悠悠眾口,只怕堵不住啊。”
“到時候我等豈非是害了大將軍”
“不如,我們在諸侯王和宗親名士之中各選出一人,擔任領頭人,一人代表我宗親的名士,一人代表各位諸侯王。”
“而大將軍則是率領兵馬,專心武事,為朝廷保駕,如此文武相濟,方能保我大漢朝步入正軌。”
劉繇這話可以說是點醒了很多人。
是啊
我們現在一個勁兒的推舉大將軍當領頭人,實際上豈不是將大將軍置于眾矢之的
觀大將軍這些年之所行所為,極為愛惜羽毛,注重名聲。
想來他是絕對不會當這個領頭人的。
看來眾人之中,一定要有人站出來,替大將軍扛住這個擔子。
劉豫道“正禮所言甚是,只是要選出的這兩個人應當為何人”
劉儉在一旁不吭聲了,只要不是選自己當這個領頭人,剩下的人怎么選都無所謂,反正這個冒頭的鳥,他是絕對不能當的。
接下來便是聽一眾宗親和一眾諸侯王們嘰嘰喳喳的推舉人選,最后大家采取了投票的方式,令人拿過來百余根竹簽,他們把想要推薦的人在上面寫了名字,然后進行公示,看誰的票數最多。
最終,劉虞成為了一眾劉氏宗親名士們的代表。
而甘陵王劉忠則是成為了諸侯王們的代表。
有了這兩名人作為領頭人,所有劉氏宗親的心就定了。
接下來,大家開始商議該怎么進駐長安。
這百余名劉氏宗親,都是大漢姓劉的人中最頂尖的人物,當中也不乏有多智謀之人。
很快,這一眾人便商量出了一個計策。
三日之后,諸侯王還有劉氏宗親們,又一次齊齊的聚集在長安城的城池之下。
但是這一次,這一眾諸侯王可就不是小打小鬧了。
他們全都身著素縞,打起了白旗白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