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這場合,本來沒有臣說話的份兒,因為臣只不過是劉氏中心排名中游之人,臣只是想求陛下,還是要多聽叔伯之言,”
“臣愿意為了陛下,為了大漢朝,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這話說的雖然好像是在檢討自己,但實際上卻是把劉辯噎的一愣一愣的。
只要是不傻的人,聽了劉儉這番話,都知道他們君臣兩個現在的錯誤到底是在誰的身上。
劉辯氣的胸口來回起伏發抖,他顫抖的伸手遙遙指著劉儉,但是劉儉已不再搭理他,而是閃身退回到一眾劉氏宗親的陣營之中。
荀攸站了出來,說道“陛下,臣有話想說。”
劉辯猛然扭頭看向荀攸。
“你有什么好說的”
“臣覺得,一眾宗親諸王既然進京,還當眾拿出了證據,不管此事真否假否,陛下當先將涉事之人暫且監禁,回頭交由廷尉細細查證,畢竟是謀反大案,陛下難道就這么放著不查么”
荀攸這話句句在理。
不只是劉氏宗親表示贊同,還有清流一系的人也是紛紛附和。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紛紛請求劉辯將王允,淳于嘉等人暫時監禁,畢竟事關大漢江山,劉氏宗親們既然拿出了證據,那就多少要細細查證,就算他們是被陷害的,那總得先調查一下再說吧
按道理來說,劉辯若是一個聰明人,在這種時候就應該順坡下驢,將王允等人暫時先監禁起來,至于回頭怎么查,再說。
再說了,王允等人其實和劉辯也并不是什么同盟,這些宗親先前對劉辯也是形成了掣肘,將他們暫時關押,對于劉辯的立場來說并沒有損失。
但劉辯這孩子偏偏很偏激。
他覺得自己的皇權受到了挑戰,不論現在他們所提出的要求是合理的還是不合理的,劉辯為了維護自己的尊嚴,統統不予答應。
劉辯冷笑著說道“這天下是朕的天下,朝廷中的臣子,是朕的臣子,朕想重用何人,想懲罰誰,想關押誰,那是朕的事,與爾等無關”
這話一說出來,荀攸就立刻不做聲了,他靜靜的退到了一邊。
因為他已經達到了他的目地。
一眾諸侯王見劉辯如此說話,頓時都怒了。
“陛下如何能出此任性之言”
“茲事體大,陛下連查都不查嗎”
“陛下,王允和淳于嘉等人造反的證據確鑿,臣等以大漢安危為己任,請陛下嚴查此事,又非逼迫陛下陷害忠良,陛下如此說話,豈非寒了忠臣之心”
何太后眼見群情激奮,伸手拉了拉劉辯的袖子,說道“陛下,莫要犯了眾怒”
劉辯也不管不顧了,他猛然一甩袖子,喝道“是朕犯了眾怒嗎是這些逆臣再犯朕”
說罷,他猛然一指劉虞,喝道“爾等適才乃言朕有十大罪狀,如今爾等只是落列其一,何不將其他的罪狀也說上一說,讓朕好好聽聽”
劉虞言道“臣等豈敢給陛下羅列罪狀,只是陛下自繼位之后的十條過失,好,既然陛下想聽,那就說明陛下有心悔改,那臣等就給陛下好好的說上一說。”
“其一是寵信奸佞,信任王允,楊彪等一干奸佞,如今彼等造反,陛下卻連查都不查,此為一過失。”
“其二是布小錢之政,導致糧價飛漲,百姓苦不堪言,此為第二過失。”
“其三,是陛下妄起刀兵,使董卓率領十余萬大軍西征,耗費錢糧無數,卻不能勝,大損朝廷元氣,此為第三過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