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接下來的數日時間,劉儉命人完全斷絕了皇宮與外界的聯系,讓劉辯母子活在深深的恐懼之中。
他們想打聽任何消息都打聽不到,想找人聯系外面的人,也找不到可信的人。
身邊所有的侍衛與皇宮內的侍衛通通都是劉儉的人,這些侍從只是按時供用他們的起居用度,并伺候他們,但是他們不會跟劉辯和何太后多說一句話。
而在天子與何太后的消息被封閉的這段時間里,劉儉他們這些諸侯王在朝廷中辦了幾件大事。
第一就是將王允,楊彪,淳于嘉等人以及他們所率領的公卿一黨中的主要人物,通通以反叛的名義抓起來下獄。
劉儉知道,對于這些人,他沒有必要憐憫,畢竟他們之間的矛盾是不可調和的。
強行憐憫并招降他們,只會給自己留下隱患和后患,導致禍患無窮。
第二件事就是拉攏朝廷中所有能夠拉攏的人。
清流一派自然是劉儉主要拉攏的人,劉表、荀攸、馬日磾這些人,劉儉都挨個會見了,并將他們引薦給諸位諸侯王,大家達成一致,結成利益聯盟,彼此互相交流政治經驗以及對于今后天下走勢的看法。
這些人中,劉儉著重與荀攸進行了一番深刻的探討,他們兩個人整整嘮了一天一夜。
劉儉對于荀攸非常的欣賞,而荀攸也同樣對于劉儉非常敬佩。
隨后,劉儉開始挨個召見那些原先暗中給自己寫書信,表示自己愿意棄暗投明的公卿,
當然,他所召見的這些公卿是那些給他寫書信之后,又會從家族中拿出一些糧草來安撫關中亂民的那些人。
而那些只給劉儉寫信表示愿意投降,但是卻執意不肯出血的公卿,劉儉依然把他們當做敵人
這些人只會動嘴皮子,卻不肯拿出真心實意作為表示,是不可信的,絕對要打擊,狠狠的打擊。
當然,劉儉也給他們留下了活口,這些人只要現在愿意捐出大量的家財來為關中的百姓造福,那么,劉儉依舊可以原諒他們。
因為只要他們肯捐贈出東西,那就代表他們認識到這個世道已經變了,觀念也會隨著時間而改變,這樣的人和家族還算是有救的。
但是依舊負隅頑抗的那些望族公卿,劉儉堅決不能原諒。
劉儉請諸位諸侯王以及劉虞、劉繇等宗親名士會和城中的廷尉,對王允、楊彪等人的反叛一案進行審訊。
王允、楊彪如今都是三公,按道理來說,要對他們進行審訊,只有天子有這個權力。
但是天子如今已被劉儉圈養在皇宮里了,根本就接觸不到外面。
所以,怎么收拾王允和楊彪,那幾乎就是劉氏宗親們一句話的事兒。
但劉儉可不想把自己整治王允、楊彪的事兒弄成公報私仇。
所有的審訊每天進行到哪一步,他都命廷尉署對外進行公示。
同時還將證據付印,于長安城內公示,讓天下人都知道他們的罪證。
劉儉心中明白,就算王允和楊彪是被冤枉的,但是只要有李傕的書信在,他們這份罪過就是抵賴不掉的。
關中黎庶,深狠李傕郭汜
而且這段時間,針對他們兩個人的證據,劉儉這面也“制作”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