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西涼軍諸事不可能是一個在短時間內就迅速解決的問題,但我們需要制度一個大的方向來運作,諸位覺得我們今后應該往哪個方向來走“”
荀彧說道“若是丞相想要采取公達之見,少量的給西涼軍供糧,安撫他們,則今后的西涼軍必然會分成數派,他們有的人會渴望回到朝廷中來,有的人則是想要在關西境內占地為王。”
“所以先穩住他們,然后再根據他們各自不同的情況,用不同的方法,可以收服的咱們就想辦法收服,不能收服的就徐徐圖之,這樣一來,就可以把關西戰爭所帶來的損失降到最低。”
劉儉說道“那依你們看,西涼軍中哪些將領會有意歸順于朝廷呢”
荀彧聽了這話,不由無奈的一笑。
“丞相,此事某就怕是愛莫能助了,西涼軍諸將,我一個都沒有見過,諸事也都是道聽途說,耳聽為虛的,只怕出不了什么好主意。”
劉儉又看向了荀攸,張既,劉表幾個人。
“諸公都在長安城為官,與西涼軍諸將也算相識了吧對他們的性格可算是有所了解”
董昭無奈的一笑“我們也很想能幫上丞相,但是我等清流為官,平日里為了避嫌,與西涼軍諸將少有往來,雖然大家有時候能打個照面,但是連說話都說不上幾句,至于他們的品性如何,其實依照我看來,西涼軍諸將沒有一個是品行好的,至于誰真的有心投效朝廷,這個可就真是說不準”
這話確實很有道理。
西涼軍諸將也只有西涼內部人才能夠了解,問這些清流人士怕是根本不行的。
賈詡捋著須子,在一旁細琢磨。
劉儉轉頭看向了賈詡“文和伱曾是西涼軍中人,對于各部將領,想來了解甚深吧,你覺得他們的品性和個性如何哪些人可以進行安撫和收服”
賈詡輕輕的一笑,說道“丞相啊,在這些西涼諸將中,哪有一個品行好的人這些人皆是在邊郡長大,長于征戰,很是暴虐,從小生活的環境都是講究一個以強凌弱,在他們之中找幾個肯忠于國家且明理的,實在是太難了,不過卻也不保證,這些人因為利害關系而愿意投降朝廷愿意為丞相效力的。”
這話說白了等于是沒說,倒也不是賈詡不想說,實在是西涼軍中將這些人中沒有一個靠譜的,都是為人不怎么樣的人。
你讓賈詡說他們當中誰是真心實意歸降,賈詡確實是說不出來。
而且,西涼軍諸將看似比較簡單,但是各自的利益關系卻比較復雜,他們都是長于征戰之人,且非常嗜血,視利益如命,在利益分割與義理方面和中原人還是有很大的不同。
所以,即使有些人投降,但是卻有幾分誠意,而朝廷方面又得拿出多少態度和利益能夠攏得住他們,這事賈詡都說不清。
在沒有弄清這些前提條件的情況下,賈詡覺得自己說多了也沒用。
劉儉并沒有怪手底下這些人,畢竟突然間讓他們將謀略轉換成對人性的分析,這個跨度確實有點大。
而且人性是一個很復雜的東西,要分析一個關系較熟的人的品性,可能還好,你讓現在這些人去分析一些遠在千里之外的人之品性,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就算是他們都是頂尖的智者,也不一定能做的好這件事。
卻見劉儉輕輕的拍了拍面前的桌案,將眼光看向遠處。
“關于這件事,其實我倒是有一個想法。”
“但是,我需要一個勇謀兼備之人替我辦我要派人作為使者往冀縣去見董卓,將我如今在朝廷的情況,還有一些我的心里話轉達給他。”
“但是,這個使者非得是有大智大勇者而不能為之,你們可有什么優秀的人選給我推薦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