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老兵雖然有著豐富的戰斗經驗。但是隨著年紀日漸增長,戰斗力已經大不如前,并不適合繼續在前線廝殺。
于是,劉儉打算讓這些老兵退居二線,并分配給他們土地,讓他們過半耕農、半教學的,半輔助當地縣屬調教新兵戰斗力的生活。
他到河北已經十年了,這十年足矣適很多人變老。
有些士兵經過這十年,已經步入人生的后半段,應該讓他們回去好好養養老了,讓一些新鮮的血液補充到軍隊中,優化軍隊。
這樣,既給朝廷減輕了負擔,又可以給軍隊形成一個較好的人員機制。
但是自古以來,老兵重回家鄉務農的事情都算是一個大問題。
關鍵還是在退伍費用上。
給太多了,朝廷的負擔過重,給的太少了,對于這些普通的軍士來說,又太不公平,而且也會影響朝廷的聲譽,更會影響大漢民眾參軍的斗志。
所以這個度一定要掌握好。
當然,就算是退伍安家費用核算各方都滿意了,也會有別的麻煩。
層層克扣
這個是最關鍵的問題
所以,劉儉決定開始在朝廷中成立軍事法庭以及司法監管機制,并成立了專門的紀檢部門。
對于軍隊貪墨以及撫恤金貪墨等問題,專門制定嚴格的懲戒法律。
由上至下制定了一套嚴格管理的監管機制和舉報制度。
歷史上很多給普通軍士發放的安家費以及土地,經過官署的層層扣押,都被中間的官員給貪墨了,但是貪墨之后,這個大黑鍋卻要由朝廷來背。
這種事情劉儉是堅決不能允許的。
于是,劉儉將河北大公報改制成了由朝廷直屬管轄的大漢朝公報。
大公報的意義就是在于將所有的政策在各州各郡按時按月的公布。
朝廷中最主要的政策信息以及天下會發生的大事可以第一時間以官方的酒角度公諸于民,力爭達到最大的透明化。
在后世,這就有些類似于宣傳部門監管的新聞單位了。
但是這個時代畢竟沒有網絡、電視等物,只是用大公報向各州軍民公示朝廷的旨意以及地方發生的大事,速率還是太慢了一些。
但是,這個時代的極限也就是如此了。
對劉儉而言,這已經是他所能做到的最大極限。
有就總比沒有要強,是吧
至少可以讓各州郡的百姓知道朝廷目前的頒布細節,以免有些州郡官員欺上瞞下,克扣了朝廷分發給了底下的福利,同時還用假信息來麻痹他們。
同時,劉儉還在地方設立了紀檢監察機制,對于官員執行,特別是錢這方面的事情進行嚴格監管。
而這些紀檢監察機制都由朝廷直接管轄,所有的官員都由朝廷直接任命,這樣就會保證地方官員不會在短時間按內形成利益勾結,以免出現利益均沾的勾結。
這些事情說起來容易,但每一項都不簡單。而且雖然劉儉只是提出了一個大框的想法,但是當中的實施細則以及朝廷人員的配置都需要相府人員、朝廷人員以及上述臺仔細的進行研究,并逐級審批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