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想要撤退,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畢竟劉儉的大軍就在他的對面,袁紹現在若是要撤退,必然要面對劉儉的全力追擊。
但是事情已經到了這個地步,最終還是必然要撤退的。
撤退,面臨的是會受不少損失。
但是不撤退,面臨的結果,是劉儉可能將他的大軍全部通過一場仗一場仗的吞沒。
建安三年二月,袁紹與劉儉在雒陽展開會戰,袁紹屢戰不勝,士氣受挫,再加上荊州諸路豪強皆向袁紹請求撤軍,如今不論是軍心還是人心,都不愿再戰,所以袁紹就算是強留在這里,也沒有什么用。
終于,袁紹只能撤兵了。
但毫無疑問,現在撤兵,風險還是非常巨大的。
北軍一旦強襲,必然會使袁紹損失慘重。
但有損失也不得不撤。
為了能夠妥善撤離,袁紹找到了他的心腹愛將文聘。
而文聘也是袁紹麾下諸人之中,最擅長防守的將領。
而今日,他也為袁紹推薦了兩名新人,言此二人可堪大用。
一個人乃是義陽人,姓魏名延,字文長。
另一個乃是袁紹的本鄉人,汝南陳到字叔至。
兩個人年紀輕輕,卻被文聘看重,一直留于帳下聽用,今番尋了良機,推舉給了袁紹。
對于文聘的舉薦,袁紹當即應諾,皆予以提拔。
“仲業,雒陽已然不可取,諸人皆無進取之心,只能撤退,只是若要撤退,劉儉必起大軍強襲,恐損失不小,汝是袁某帳下最長于防守之將,當此時節,你可有什么方法可以教我”
文聘的臉上露出了幾分凝重之情。
他認真地思慮了片刻,方才慢悠悠地說道“主公,依照末將看來,想要完全無損失的撤退是不可能的,只能是將損失減少到最小。”
袁紹認真地點了點頭,道“如何減少到最小”
文聘正色道“只能是各部分而行之,各部戰將分別領著手下的兵馬返回南陽郡,這樣一來,劉儉的主要兵力應不知道該進攻哪一支軍隊,便也會分化劉儉的軍隊分化對于我們的好處還是比較大的,畢竟他的騎兵都聚集在一起,這樣的破壞力相當巨大。”
“一旦雙方正面交戰,其騎兵對我們的傷害幾乎無可比擬。”
“但若是能夠將兵馬分化,他的騎兵也分化,雖然也會對我們的各部造成損傷,但是卻不能發揮那么強悍的戰斗力,這樣也就可以將損失降到最小。”
“雖然這樣依舊會有損失,但已經是最穩妥的方法。”
袁紹聽到這兒,長長的嘆了一口氣。
“事到如今,也只能這么辦了,我已經讓黃祖和周泰從南陽那邊率領兵馬前來接應。”
“由他們兩個人來迎接,多少也會起到一些作用的。”
隨后,袁紹開始下令,讓各部開始撤退。
袁軍欲撤退的消息很快就傳到了劉儉那里。
他這邊早就做好了準備。
按照劉儉的設想,袁紹為了防備己方對其展開窮追猛打,定然會化整為零,將兵馬分成小部,從不同的方向與道路向著南陽郡撤退,畢竟南陽郡距離司州的距離非常近,只要這些兵馬進入了南陽郡的轄地范圍,進入了南陽郡任何一座城池之中,就有能力進行駐扎,同時得到糧食補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