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給玄德當主公正文卷第七百二十二章汝居然讓我割地劉儉拿下來魯陽的消息,讓整個南陽郡都震動了。
那特別是南陽郡的一眾郡望們,他們此刻心中對袁紹非常的失望,而且也對于自己家族的命運倍感焦慮。
但是,若是說讓他們現在立刻就背叛袁紹,他們也著實做不到。
畢竟,袁紹維護的根本利益宗旨就是他們的利益宗旨。
南陽郡望們若是歸順劉儉,按照劉儉的統治方式生存,這些郡望的家族將不復昔日榮光。
很多郡望開始將家族的大部分財產以及資源南遷,希望憑借著漢水與北方相抗。
這樣就依舊可以保持他們的家族在大漢朝的超然地位。
而袁紹在知道魯陽失陷之后,他也意識到南陽郡的門戶大開,劉儉下一步必然掃平以魯陽周圍的縣城,作為在南陽郡的陣地,然后大舉向著宛城進攻。
很多人開始勸諫袁紹放棄宛城,向南面撤退,畢竟袁紹所掌控的荊州地域非常廣大,南陽郡只是最北邊的一個郡,除了南部諸郡,而且還有豫州是袁紹的地盤兒。
袁紹的縱深還是有的。
暫時做戰略性防守,對于袁紹來說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但是,袁紹這個人天生就是就是個好面子的人。
于是,他開始將所有的兵力收縮到宛城,并開始囤積糧草,轉移器械。
現在的宛城,在他的準備與固守之下,猶如一只渾身披著鐵甲的烏龜,分外堅固。
但是這只烏龜實際上是外表堅硬,內在軟弱。
現在的宛城只是在憑著最后的蓄力進行防守,但實際上已經是危機四伏。
堅固只是它的表面現象而已。現在的宛城,隨時都會從內部或者是外部被瓦解。
此時的袁紹坐于主位,一臉陰沉的看著下方的跪在那里痛哭流涕的高干。
若不是因為跪在這里的人是他的大外甥,換成別人,袁紹早就將他大卸八塊了。
但是就實際情況來講,這事兒其實也不能完全怪在高干的頭上,袁紹派出的援兵那么多,不還是被劉儉給打的稀巴爛
但問題是,袁紹不可能將所有的責任都歸結到自己的頭上,他終歸得需要一個發泄口。
先前率領援軍去攻打劉儉的戰將中,有他自己手下的戰將,也有南陽郡諸望族推薦的戰將。
這些戰將與南陽郡的各大家族關系密切。
而且在關鍵時刻,這些諸望也能夠拿出他們族中的兵馬來支持袁紹,所以袁紹不能對他們的人或是他們所推薦的人過于苛責。
既然不能對這些人過于苛責,那回頭這些賬自然就得算到他自家人身上。
這段時間,袁軍的戰將不斷失敗,陸續回到宛城向袁紹稟報,他們或多或少都受到了袁紹的懲罰。
甚至還有兩個慘遭大敗的,被袁紹砍了腦袋。
如今,失去了魯陽的高干跪在了袁紹的面前。
這倒是讓袁紹好生為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