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畢竟也是沉浮于官場同時縱橫天下十余年的老江湖了,袁譚的些許把戲和心思,怎么可能逃得過袁紹的眼光。
不過,他也并沒有直接出言責備袁譚。
說實話,這事袁紹責備不了袁譚,將心比心,他年輕的時候不也是這個混樣
為了家族大業的繼承權,他連兄長袁基都給陰了。
所以,明知道袁譚此刻懷揣著和自己當年一樣的心思,但是袁紹終歸也無法做出什么狠心的決斷。
他來回看著眼前的這三個兒子,最終無奈地長嘆口氣。
“罷了,罷了吾非圣賢,汝等亦非順兒也。”
“譚兒,熙兒,你們二人權且退下,我與尚兒有話要說。”
此言一出,袁熙倒是沒有什么不妥,袁譚的心則是微微一顫。
他似乎已經感覺出來了什么。
但即使他能感覺出什么,又能怎么樣呢
劉儉占據了南陽郡之后,隨之將朝廷的政令開始頒布于南陽郡。
作為天下的正中心,同時也是昔日大漢朝最繁華的郡,南陽郡履行劉儉的新政,對于整個大漢朝都有著非凡的意義。
科舉,度田,稅收等制度,南陽郡統統開始施行朝廷的新政。
同時,在人口以及生育方面,南陽郡也開始實施新政。
對于歷朝歷代的君王來說,人口是重中之重,對于君主來說,人即是生產力,只有人口才是一個國家最主要的支撐。
但是,漢朝的歷代君王對于人口增長方面的政策調整,大多定性于壓榨和逼迫。
從漢高祖劉邦開始,就會通過稅收等各種手段來強迫百姓結婚生子。
但是劉儉不一樣。
劉儉鼓勵生育,自打到了河北之后,他一直鼓勵多生多養。
但凡民間有生育的,不論男嬰女嬰,地方鄉里諸府署都要派人上門慶賀,若是二胎、三胎,官署還要贈與一定的錢、肉和布。
而且,劉儉不僅看重男丁,也非常看重女性的人口增長。
河北大公報就多次針對女性人口發布公告,對女性人口的數量予以重視,公告里多次強調女性是家族的基石,沒有女性,何來生育。
自古以來,重男輕女。
特別是這個兵荒馬亂的時代,很多家中養不起孩子的,大部分都選擇將女嬰拋棄或扔到河中溺死。
河北官署對溺斃女嬰的陋習狠抓,但凡發現有地方溺斃女嬰,就把當地基層官員撤職查辦,嚴厲懲處。
為了保護女嬰,河內官署將生育女嬰的獎勵提高到和男嬰一樣的地步,發現有溺斃女嬰的,還要予以嚴懲,以此保護女嬰的存活率。
當然,因為戰爭而導致的人口解構失衡,這些年來劉儉也一直在想辦法。
他將通過戰爭擄掠的外族女性人口整體編入漢族,然后促使漢族男丁光棍與鮮卑女,匈奴女通婚,來增加漢朝人口戶籍冊上的數量。
然后讓當地官署將他們就地編入民籍,給他們田地,房屋,鼓勵他們生兒育女,以增加當地的勞動力。
河北官署還會對治下養育孩子多的家庭予以獎勵性補助,孩子到達一定數量給予減免賦稅和額外獎勵的優待,待遇甚至接近軍屬家庭。
對于生育二胎三胎乃至四五胎成功的女性更是大張旗鼓予以表彰,給予厚賞,樹為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