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春,曹操的牧署之中。
“諸葛亮見過曹公”
這是曹操第一次見到諸葛亮。
先前他曾經從顧雍的口中得知過這個人。
他知道,這個人乃是徐州近些年來少有的少年俊杰,是劉備非常器重的對象。
曹操今日一見,心中暗道果然是名不虛傳呢。
且不論能力如何,單單是只需看諸葛亮現在的外貌和氣質,就足矣看出其是個睿智的人物,非同等閑。
確實,有的時候,一個人外在的氣質和談吐,就能夠展露一個人的修為。
以貌取人不能說對,但也不能說完全不對。
這個貌,不是指這個人天生的美丑,而是指他后天所培養出的氣質。
曹操認真的盯著諸葛亮看來一會兒,隨即開口說道“曹某久聞孔明的大名,如雷貫耳,聽說徐州年輕一輩的俊杰中,現在以孔明為最,先前子和在徐州受劉使君招待后能夠平安回到壽春,也實在是有勞孔明在當中周旋辛勞,曹某非常感激。”
諸葛亮很是恭敬的向著曹操拱了拱手,回禮說道“曹公此言,亮不敢當,我對于曹子和將軍返回江東并沒有做出多大的功績,只是先前雙方各取所需,亮不過順水推舟爾。”
“亮只是在先前的和談之中,碰巧說了一些使雙方能夠契合的事情而已,并未做出多大的實際貢獻,曹公將這項功勞放在亮的身上,未免有些過了。”
曹操聽到這兒,不由哈哈大笑。
“不過若不是你諸葛孔明,曹某如何能夠在江東沿海之地開設如此多的口岸與你們北地之人進行如此頻繁商貿往來”
“這下邳國和廣陵國更不會開通集市,使南北兩面進行商貿互市。”
“只是這好年景還沒過多久呢,接下來咱們雙方還能不能繼續進行邊貿互市,就不好說了。”
諸葛亮的臉上隨即露出了疑惑之情。
“曹公這話是如何說的”
“南北兩方通過港口和互市進行貿易,這對于南北的百姓乃是好事,而且現在河北以及北方的整體建設發展要遠遠強于南方,開通了邊境互市,又有海路可以往來輸送人才和物資,對于曹公建設江南也是一件大好之事。”
“怎么這事情還沒有進行多久,曹公自己便覺得不可行了”
曹操聽到這兒之后,隨即長長的嘆了一口氣。
“不是曹某不想與北方長久貿易,只是你們的劉丞相如今的氣勢如此之強,威勢如此之大,南陽郡被袁紹失了之后,紹已無力再進行北伐,從今之往后,恐怕你們的劉丞相以北面南,就將呈現碾壓的勢頭。”
“曹某縱然再是自大,也不可能在這種時候不與袁紹互為唇齒,彼此相依了。”
“只是曹某與袁紹真的做到互為唇齒,你我兩方又焉能再如今日這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