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掖,韓遂的軍營之中。
叛軍這段時間里,鬧內訌已經不是一次兩次了,這讓韓遂很是苦惱。
金城郡失陷了以后,張飛就開始在本地肅清那些支援韓遂的豪強,同時并沒收他們的土地。
他聯合本地的羌族,為那些愿意歸順到大漢朝并將子民加入大漢朝籍貫的給予了優厚待遇,給這些羌民分于土地,并教他們耕種方法。
同時他們還支持羌民在本地建設大規模的馬場,并將按照朝廷的優待政策,讓羌民的戰馬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優先被朝廷所選用。
同時,張飛按照劉儉的要求,與劉表共同在涼州制定了羌族免稅計劃、生育補貼等重大措施,在涼州各縣落實
總之,涼州各地的惠民政策,和中原是一模一樣的,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其實和中原之地相比,這些惠民的政策在涼州還是比較好推進的。
因為涼州的大族雖然猖獗,但是卻沒有中原的那些豪強對本地的民眾的控制力和影響滲透的那么強。
涼州民風尚武,這些普通百姓對于豪強的壓榨,只要是一經點燃,便會鼓起無限的反抗
相比于中原的那些普通的黎庶,涼州黎庶在得到新政的惠及之后,對于官署的支持力度就更強,對官署的依賴程度更深,而他們對于豪強的抵觸也很明顯要激烈的多。
官署和朝廷對他們好,他們就一窩蜂的支持朝廷,沒有絲毫保留的支持官署。
他們可不管這些涼州本土豪強在本地有多么深厚的根基,又有多么大的勢力
又能如何干就完了
在這一點上,張飛在涼州所收到的實際效益就比中原的那些地方戰將以及官員要多的多。
總之,涼州這個地方有他的不好,當然也有他的好,所有的事情都是相對的,有兩面性的。
也正因為得到了廣大羌族以及涼州本土百姓的支持,涼州東部各郡這些年來,在造冊上增添了很多的人口
這些都是涼州本地原先不愿意歸于官署的隱匿人口,還有主動愿意加入戶籍的,再加上羌人,使得涼州現在的人口大增
原先的涼州總計人口可能在戶籍上都不超過五十萬。
可是現在呢已經多了將近一百多萬的人口了,
雖然相比于中原的大州依舊是沒有什么可比性,但是這對整個涼州來說,卻是一個翻天覆地的變化。
涼州普通百姓和羌人如此支持官屬的作為,試想韓遂手下的那些叛軍,如今又如何呢
那些叛軍大部分也都是普通人。
在看到涼州官署對普通百姓的政策如此利好,包括對待投降過去的軍士也非常優待,他們的心又怎么能不活呢
特別是李堪,程銀等人先前已經向朝廷投降了。
他們手下的軍士待遇如今和叛軍相比,可謂天淵之別。
人家戰斗犧牲了,朝廷甚至還給撫恤金,而對于戰死的戰士的后代,也給予到州立軍校訓練的機會。
叛軍有什么
死了就最多得個裹尸布而已。
得到了很好的待遇,試問韓遂和馬騰手下的這些叛軍,現在如何又不心生嫉妒呢
再加上韓遂現在手中能夠供應軍隊的糧食越來越少。他們又不能往關中去劫掠了,所以韓隨手下的叛軍的待遇也日漸漸降低。
炸營和反叛內訌變成了常有的事,而根本原因就是物資的問題,但偏偏韓遂現在沒有辦法能夠替他手下的叛軍解決物資。
“壽成啊,你說好端端的,怎么就鬧成了這副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