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劉儉的軍隊在益州就開始行動了。
張任和嚴顏這兩名大將熟悉益州的情況,他們分別率領精兵向著南中的方向而去,阻止孫策進入南中地界。
或者說,他們并不是阻止孫策,而是要盡全力想辦法,盡量的減少孫策軍的有生力量。
若是換成原先嚴顏和張任這兩個人,對孫策來說完全構不成巨大的威脅,以孫策的本事和他原本的軍容,根本就不怕他們,但是現在孫策一點兒對付他們的能力和手段都沒有。
孫策的兵馬雖然比較精銳,但一則這支軍隊經歷了太多的失敗,士氣已然降到了最低谷。
二是當孫策手下的軍士們知道孫策要帶領他們去往南中那個不毛之地后,很多人都開始打起了小算盤。
幾乎有近一半兒以上的士兵們不愿意隨孫策去往南中。
孫策手下的軍士,大部分都是當年隨同他父親在江東起家的精銳軍士,另外的一大部分則是在豫州招募的精銳軍士。
這些兵士都是妥妥的中原或是長江流域之人出身。
不管他們原先的家境怎么樣,但是他們的祖宗數代都是以漢人自居的。
他們以漢朝的子民身份為榮。
大漢朝的內政原先很亂,百姓也因為百多年的土地兼并而多有疾苦。
但是,不論如何,大漢朝終究還是目前這個世界上最為強盛的國家,相比于那些南方或是北方的荒蠻一族,大漢朝的人民生活不知道強了多少倍。
現在,孫策要領著他們離開他們熟悉的家鄉,帶著他們往南疆那種鳥不拉屎的地方去,讓他們變成野人,試想,這些人又怎么愿意呢
很快,就在孫策軍轉移的途中,他的兵馬數量開始不斷的減少。
大部分的士兵是不愿意隨他去往南疆的,因而使得逃跑的士兵們越來越多。
而在這種情況下,只是靠軍令卻是解決不了這件事的。
孫策現在威信全無。
他只能是強行帶著那些尚且處于猶豫的士兵繼續前往南中之地。
隨著時間的推移,他身邊的士兵越來越少,在短短五日之內幾乎就減少了一半兒。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張任和嚴顏的軍隊也抵達了他的后方。
孫策手下逃跑的那些兵卒,有很多被嚴顏和張任給攔住了。
然后嚴顏和張任讓他們作為向導,帶著自己的軍隊前來追擊孫策
追上了孫策的軍隊之后,張、嚴二將就開始輪番向孫策的軍隊發動襲擊,他們主要的目的是招降孫策的兵卒,或是擊殺他的有生力量,但是卻一直不發動總攻擊,任憑孫策繼續向南方撤離,他們只是從旁不斷的襲擾。
孫策在這種情況下顯得極為無助,他根本沒有辦法能夠對抗得了張任與嚴顏,甚至組織不了像樣的反擊,所以只能夠拼了命向著南方逃竄。
不過最終還是讓孫策和呂蒙、孫權等人突出了重圍,進入了南中地界。
在他臨近南中之境時,張任和嚴顏的兵馬也就不再追擊了。
孫策進入南中之后,開始清點自己手中的士兵。
竟然僅僅只余下不到六百人。
這六百人也大多是身上帶傷。
看著追隨自己逃到南中的六百人,孫策的臉上露出了哀痛之情。
“吾縱橫天下數年,想不到事到臨頭,連漢人都做不了還要摒棄自己的國家,逃到蠻荒之地當野人,而身邊也就只剩下這區區數百親隨,今往后,又當何去何從”
孫權走上前,向著孫策拱了拱手說道
“兄長不必過于憂慮,我們與南中各大部落聯合,試著取得他們的信任,若是能夠取得彼之信任,等到時機成熟,我們就聯合南中各大部落開是向著益州進軍奪取成都,重新在益州建立基業,到時候孫家必然重新崛起”
孫權的話雖然說的比較好聽,但是卻無法撫慰孫策之心。
他只能點了點頭說道“只是南中的地方放眼,我們都不知曉,而且與這些蠻夷之輩也不曾有過交集,如今讓我與他們交好,又談何容易呢”
孫權急忙說道“兄長放心,此事就包在我的身上”
“對外征戰,弟弟雖然遠遠不及兄長但是與外族人溝通這些事弟弟自認為還是能夠勝任的。”
“至于本地蠻夷之方言,咱們一時半刻可能學不會,但是日久天長,必然也能夠聽得懂,講的明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