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住,實在不行,就帶著我們的族群遷移……向著南面的交趾,或是更往南的地域走,劉儉致力振興大漢,你若是放棄了荊州南部,逃到南方去,想來他也不會過分的為難于你。”
聽了袁紹的話,袁尚頓時大驚,他使勁兒的搖著頭,沖著袁紹說道:“父親,伱怎么能讓孩兒逃離大漢朝的故土呢?若果真往南方那些蠻夷部落去,孩兒和孩兒的后代豈不就成了蠻夷之人了?我們袁家是大漢朝的四世三公,是頂級門閥,怎么能跑到那些蠻夷部落自甘墮落呢?”
袁紹重重的咳嗽:“蠻夷部落,終歸也比斷子絕孫絕了香火強啊。”
“你不知曉這當中的利害,就不要亂說,答應我,無論如何一定不要在荊州南部與劉儉拼死一戰,若事有不濟,一定要以我們的族人為重,帶著他們向交趾跑,或者是往更南的地方跑,知道了嗎?”
說實話,袁尚現在還很年輕,對于袁紹這些年用經驗總結出來的經驗并不感冒。
但是當著父親的面,他也不能忤逆。
“既然父親已經吩咐了,孩兒自當盡力。”
“我定以保全家族的根基為重。”
聽到袁尚答應了自己的要求,袁紹這才滿意的點了點頭,說道:“既然如此,你即刻就帶著你的母親,還有咱們的家眷走吧,不要在此過多的耽擱。”
“父親,我現在就走?”
袁尚驚訝的看著袁紹。
這也太快了!
“不趁著現在走,更待何時?難道你想留在這里,給為父還有江陵殉葬嗎?”
袁熙在一旁急忙說道:“父親,既這般兇險,那你還是跟我們一起走吧。”
袁紹搖了搖頭,說道:“為父在這里還能鎮得住場面。”
“吾若是走了,江陵城的人心就徹底的散了,到時候咱們父子皆得被對方生擒。”
“況且為父一直敗于劉儉,這輩子心中也不甘吶。”
“為父說什么也得找回一點顏面,就算是找不回顏面,也不能在這個時候再逃走了,我不能在臨死的時候還讓劉德然瞧不起我。”
聽了袁紹的話,袁尚和袁熙都流淚了。
“莫要哭哭啼啼!”
說罷,袁紹看向一旁的逄紀和郭圖道:“二位先生也帶著家眷,隨同他們一起走,我這兩個孩子就交給你們照顧了。”
聽了這話,兩人頓時一愣,他們兩個彼此互相對望了一眼,隨即向袁紹拱手應命。
最后,在袁紹的強烈要求之下,袁尚和袁熙回去組織他們的族人,并收拾物資細軟準備南逃了。
而郭圖和逄紀也是按照袁紹的吩咐回去準備召集自己的族人南逃。
說實話,在逄紀和郭圖的心中,就這樣隨著袁家南逃,跑出去當野人,實在不是他們想要的。
按照逄紀的思想,許攸既然在南陽投降了,那么他為什么不可以投降呢?為什么非要跟著袁家一起陪葬的?
至于郭圖,他想的就更加的深遠了。
他的族中兄弟郭嘉如今可是劉儉身邊的得力干將。
自己若是投降,別人的面子不看,劉儉好歹也要看郭嘉的面子吧。
一旦江陵城被攻破,他們兩個完全可以投降。
可如今,袁紹卻讓他們南下,陪著自己的兒子去到外境當野人。
說實話,他們是真心不愿意的。
一萬個不愿意。
在這種情況下,兩個人竟然不約而同的都打起了小主意,那就是勸袁尚不要聽從袁紹的建議,從大漢的境內跑出去……而是在南方四郡立足,組織兵馬與朝廷在湘江對峙。
到時候就算是袁尚失敗了,他們兩個還是可以歸順朝廷的,至于袁家怎么樣,那就跟他們沒有半點兒關系了。
兩人幾乎沒有任何商量,就一起去見了袁尚,把他們的想法向袁尚滲透。
袁尚起初還有些猶豫。
但是他畢竟是年輕,擋不住對方忽悠。
特別是兩個人都吹捧袁尚,說他英明神武,乃袁家年輕一輩中最優秀之人,定可化腐朽為神奇。
最終,袁尚決定,在荊南招募軍隊,與劉儉決戰,不讓寸土。
(本章完)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