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起二十七年的象棋生涯,似乎在楊錚口里變得不值一提。
這二十七年來的榮譽以及經歷,似乎也在這一刻,走馬觀花的在王起眼前呈現。
三歲學棋的她,曾被父母寄予了很高的期望。
他們想讓她成為華夏第一位女棋圣,因此他們傾盡所有讓她拜在一位象棋大師門下學習象棋。
她也不負眾望,在學棋四年后,第一次在市象棋少兒比賽中嶄露頭角,拿下了全市少兒象棋的冠軍。
值得一提的是,棋呆子是在她后一年才拿到本市冠軍,論資歷,王起算得上是棋呆子的前輩,算能力,十一歲的王起就是職業棋手了,這當然有著一部分她師父的原因。但更多的是王起十一歲就已經有著不輸給大人乃至剛晉升職業的棋士棋力。
十四歲的她,更是被舉薦至全國少年賽,并在比賽中拿到了乙組第二名的成績,晉升為二級棋士。
十七歲的她,在全國少年賽乙組第一次拿到了冠軍,成為了有史以來晉升最快的象棋女棋士。
不過,她的記錄好像到此就為止了。
十七歲至今整整十三年,她一直都沒有晉升到象棋大師這個段位。
這又是因為什么呢
是棋力不如別人還是她在成名之后,被父母還有師父視為搖錢樹,每天都奔波于各大城市的表演賽中
又或者,她在害怕著什么。
“我一直以來走都是第一步和第二步,就是看不見第三步,你憑什么說我沒有第二步”王起翻過了棋盤,對著楊錚又說道“你又不是我,你只是占了先手的優勢罷了。不信,咱們在下一盤。”
楊錚自然沒有拒絕。
他剛剛的確是占了先手的優勢,但是除去先手的優勢,楊錚更覺得就算再重下一盤,結局仍然不會被改變。
畢竟,一個看不起,也不愿意重視當頭炮的對手,又怎么能在這座棋盤上認清自己的人生呢
王起這次很謹慎,謹慎到她頭一次用開局用飛相防守。
她也開始重視著對面那個看上去像是新手,實際上卻又精于算計的男人。
她認為剛才輸的那盤棋是只是因為自己太貪太急,舍不得去以子換子。所以這次她也暗自下定了決心,要走好自己的每一步。
可當她看著楊錚依然走出當頭炮這一步棋時,她整個人腦袋嗡嗡的。
她有些分不清,對面這個男人是真高手,還是剛剛僅是運氣好。
她猶豫了很久,終于破天荒的跳了馬。
也在這時,她好像回憶起在很久以前,楊錚曾問過她這樣的一個問題。
那就是為什么梅花譜名字叫梅花譜,而不是叫桃花譜、梨花譜
她還記得當初她的回答就是因為梅花譜的作者就是梅花,所以梅花譜才叫梅花譜。
現在看來這個答案,是有些可笑。
因為在她心中,冬天已經過去了,梅花也自然凋零了。
她的防守也在這一刻,從冬天變成了生機勃勃的春天,每一步都藏著孕育已久的春意。
而楊錚望著棋盤上那難得的春意,他臉上又露出了笑。
他提起了手中的馬,和王起一樣落在防守處。
不貪不急的王起比起上一盤棋,下的自然是穩重了很多。
但也因為這份穩重,她才明白對面那個男人棋力至少與她旗鼓相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