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老師的反手棋,不適合教學。
因為就算是楊錚這種接觸象棋一年并有一定了解的象棋愛好者,都認為想要去在課堂上學會怎么用反手棋都是一件莫名其妙且不可思議的事情。
但馬老師的課,卻因為這完全算得上是不可思議的反手棋,變得有深度并有著意思起來。
馬老師的課,算得上是一門心理博弈教程。
很多象棋愛好者在下象棋的時候,都會忽視象棋其實終歸是人與人的對戰。
人不是“完美”的機械,他會出錯,也會判斷失誤。
他更會在外界的干擾下,主動的去做出沖動的判斷。
馬老師的課基本上就是讓對手如何去做出“沖動”的判斷。
雖然這門課在棋社其他老師眼里只能算得上是“旁門左道”,但是楊錚卻覺得很有意思。
他不管人類的終極對手是不會沖動的電腦,他也不管人類還有著不會失誤,永遠冷靜對戰的象棋棋王。
他只覺得,自己的棋若是能融入馬老師這強大的心理戰術,那他的棋說不定會達到另外一種高度。
馬老師的第一節課就明確說明了,他的反手棋只適應于雙方棋力對等,或是對手棋力超越自己不多的情況下。
若是雙方棋力懸殊過大,反手棋的心理戰術反倒會讓自己更快走下敗局。
他還說,要想學會他的反手棋,必須先要有一顆強大的內心。
什么是強大的內心大概就是無論對手是誰,無論自己在棋局處于何等劣勢,都必須要云淡風輕的下好之后的每一步棋。
馬老師是從“夢入神機”人工智能時代走過來的,他比起現在那些盲目崇拜人工智能的年輕人,他更堅信著就算是看上去無敵的人工智能,也會有著“bug”以及“失誤”。
雖然楊錚聽到馬老師這句話后,感覺到有些好笑。
但仔細回想起來,誰又能保證馬老師說的是錯的呢
畢竟,現在的人工智能基本都是“快棋”。
在初代人工智能時代,“慢棋”的人工智能勝率可是不如人類的。
有的人覺得那是給足了人類足夠的思考時間,也有的人覺得是那時的人工智能不夠成熟。
但馬老師卻覺得,那是人工智能的“死角”之一。
因為,古往今來,無論是多強大的象棋高手,都會有著死角。
人工智能在他們老一輩人眼里,就是電腦對古人今人棋術拙劣的模仿。
它的確會吸取人類漫長歲月的長處,去拋棄人類的短板。
但人類的短板又是什么呢
是情緒是心理又或者是有些人類對象棋超乎尋常的熱愛
所以,在馬老師眼里,人工智能其實也和人類一樣,有著自己的短板。
自己若是能用人類的心理戰術轉化為對電腦短板“死角”的話,那么說不定人工智能也不是不可戰勝的。
這超乎時代與年紀的對話,讓楊錚第一次出現著一種名為“震撼”的情緒。
在他這個年紀,接觸了太多人工智能不能戰勝的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