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最弱的人工智能,從開局就走的不是尋常路,對于接觸圍棋已久的曦曦來說,這無疑是一個好消息。
在開局的時候,曦曦便占據了所有有利的棋盤地形,而且她很聰明的將人工智能的后路堵死,不給他任何機會。
可到了中盤,局勢就逐漸變得撲朔迷離了起來。
只見人工智能所持的白子在中盤以意想不到的算法,與前局占優的曦曦下了個平分秋色,并且白子隱有勢頭會在后面幾手數量上勝過黑子。
而曦曦則不以為然,因為象棋和圍棋都有句老話,叫做前面多少手就能看到最后結局。
明明人工智能前面劣勢這么多,想要翻盤無疑是天方夜譚罷了。
但出乎意料的是,結算的時候,曦曦卻落后了人工智能一目半。
這種結局對于曦曦來說,是不可接受的,因為她根本不知道自己到底輸在那。
這也是人工智能真正的可怕之處,讓所有挑戰者輸得一頭霧水。
曾經國內最著名的圍棋棋手,曾這么形容人工智能,說與人工智能下棋就像和“神”下棋一樣。
因為只有神才會贏得不留痕跡。
雖然僅僅是短暫的觀看,但人工智能的強大之處,也讓楊錚心中難得的出現了一絲欲望。
回到家的他,久違的打開了天天象棋見,與人工智能下了一盤棋。
那一盤棋,他是抱著學習態度去下的。
去研究人工智能的算法,但天天象棋見,始終還是一款娛樂為主的軟件,人工智能的難度還有算法并不高。
他壓根就學不到任何東西。
他只是隱約感覺到,人工智能比起人類棋手來說,更加舍得。
一般的象棋高手,或者說是接觸象棋許久的人,都會明白“車馬炮”這類的大子和“卒”這類小子的價值。
在對弈時,大家的慣性思維,都是舍棄小子,也不愿去主動送大子。
除非這枚大子的丟失,能帶來更高的價值。
可人工智能,好似不會太過計較大子小子的棋力,他每一步棋都是為了最后終盤作為鋪墊。
或許,這正是人工智能真正的可怕之處。
它的長遠性,永遠無法被計算。
可是,現有的象棋軟件,除了幾款極其專業的——專供職業選手使用的,大部分都只是初級人工智能或是殘局高手。
他無法去窺見人工智能除了遠見性外的其他優點。
他也好像終于理解到為什么現在職業象棋人都會如此仇視著人工智能。
只是此時,楊錚心中卻多出了幾個疑問。
其中一個疑問就是與人工智能交手,真的能夠提升職業棋手的棋力嗎?
長遠性這個東西,可不是交手才能掌握到的,必須要有日積月累的積累。
還有歲月的沉淀。
到底人工智能還有什么優勢呢?
楊錚決定明天找鵬飛去問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