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開始偷懶,開始磨蹭,開始混著日子。
雖然那時的生活現在回想起來并沒有什么意思,但在那時,這種生活態度也的確讓他感覺到舒服。
不僅是他,在那家餐飲店里,每個人也都在想著法子偷懶混日子。
他們也和自己一樣,拿著微薄的工資不敢去幻想未來,他們也不敢放棄這份工作,因為只要放棄這份舒服的工作,他們好像連混日子的資格都沒有了。
他就這樣混了一年,直到一個人的出現,他好像才明白繼續這樣混日子,說不定日子就把他混過去了。
他還記得,那是一個夏天,餐館也是最缺人的時候,老板花了3000塊錢雇來了一個女大學生。
那個女大學生也和自己一樣,出生貧寒,但她卻靠著自己的努力考上了上京的一所普通大學。
她好像并不聰明,長得也不好看,十八九歲的她,皮膚粗糙不說,手上也都是老繭。
在他眼里這個女大學生,或許只是比自己運氣好,作為餐廳老人的她,也自然而然負責帶這個女大學生熟悉餐廳的日常。
女大學生很勤勞,也很細心,而且在工作前半個月時間,她比任何人都努力。
只是在他和餐廳其他老人眼里,這個女大學生大概也會和他們一樣,很快就受不了這種枯燥無趣的工作,也大概和自己一樣,很快就選擇混日子。
甚至還有幾個老人打賭,賭女大學生在第二個月就受不了,會和他們一樣偷懶。
但直到女大學生工作到最后,她都如第一天一樣勤懇。
那時她的狀態并沒有改變很多人,因為大家只覺得這小丫頭可能只是剛到大城市,沒有習慣大都市的節奏。
他們也只是把女大學生這次打工當成一個意外,一個小插曲。
但在那年冬天,這個女大學生又來了。
寒假要比暑假短,只有一個半月的時間,這個女大學生沒有選擇回家,而是繼續為學費打工。
在這一個半月的時間里,她依舊和之前一樣勤懇,只是在空閑之余,她掏出了自己隨身所帶的練習冊,背著上面抄寫的單詞。
大家看著這么刻苦的女大學生,也有了一定態度的轉變,但在大學生回去上學之后,他們又選擇了躺平。
在來年夏天,女大學生又來打工了。
她的態度依舊是勤懇,只不過她在休息之余,不再是背寫單詞,而是努力練習著俄語。
她這次態度,并沒有讓大家轉變,反而讓很多人覺得憤怒。
尤其是躺平了三年的他,看著這么刻苦的女大學生,他在一個夜晚終于爆發了。
他堵住這個只比自己小一兩歲的女孩,問她為什么要一邊工作一邊學習,還問她為什么不去申請助學貸款,不去申請貧困生補助,而是不停的打工。
那個女孩看著如此憤怒的他,她沒有感覺到害怕,她的眼睛反而帶著笑。
她說,她未來想繼續讀書。
想考個很好院校的研究生,她還說她之所以不申請助學貸款和貧困生補助,因為她覺得這個學校里還有著其他人會比自己更需要這些錢。
她看了眼自己的雙手,又看了眼天上的月亮。
她最后說到,像她這樣努力的工作雖然不一定能夠改變自己現在的命運,但她相信,未來肯定會因為她現在的腳踏實地,而變得充滿著機遇。
她說這些話的時候,她的眼睛就和楊錚一樣。
帶著對未來的渴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