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一個執著的人,也是一個撞破南墻也不回頭的女人。
從二十二歲到四十二歲,她居然花費了人生最美好的二十年的時間,認真的只做一件事,最后也竟然真的讓她創業成功了。
而她的創業也正是“竹骨象棋”,在很多村鎮和三四線城市,以價格低廉外表美觀,深受很多棋友的喜歡。
甚至很多做象棋的大廠,提起竹骨象棋也贊不絕口,提起鐵娘子更是豎起大拇指,夸贊她是一個聰明勤勞的傳奇女人。
已有豐厚身家的鐵娘子,其實也在這二十年來,從未放棄過自己喜歡的象棋,只是她將自己的喜歡用另一種方式呈現。
成功讓她看明白很多東西,也讓她看透了很多東西。
自己的確沒有天賦,比起二十八歲就成為象棋大師的弟弟來說,自己的象棋水平壓根不值得一提。
也難怪自己的父母當初不會選擇傳授自己有關于象棋的任何知識。
但在商場和現實打拼許久的她,也從未覺得自己會弱于他人。
冷靜,智慧,閱歷,還有一顆看透現實之后永不服輸的心,都是她棋盤上可以制敵的武器。
她坐在休息室里,回顧著自己四十多年的一生,她覺得自己并不虛度自己的人生。
這一天比賽,她也做好了心理準備,無論輸贏,她都不會放棄自己熱愛的象棋。
自己四十二歲,的確在很多年輕人眼里算得上歲數大,可她的人生遠比很多年輕人要瘋狂,要璀璨得多。
她的象棋人生也剛剛開始。
距離下一場比賽,官方給了45分鐘休息的時間。
很多業余象棋甚至半專業的比賽,都是這樣恨不得一天就比拼出所有的結果。
這也不能說現在的象棋比賽不正規,只能說時代在變化,比賽場地的租金,人工成本,道具成本都在提高,然而象棋賽事的關注度也是這一年才勉強跟上其他運動。
相信在過個一年兩年,象棋業余和半職業的賽事也會越來越正規,也不會出現棋手一天要下上十多盤棋的現象。
楊錚在這四十五分鐘的時間,借了一個棋友的棋盤,憑借著超強的記憶力,復盤著鐵娘子剛剛的比賽。
鐵娘子屬于很多職業棋手都不愿意面對的“慢棋型”棋手,而且她擅長的破“象”開局。
以前有位象棋大師曾說過,雖然當頭炮是勝率最高的開局,但是當頭炮也是最出名的“破象”局。
畢竟當頭炮只要擺上,雙象能發揮的空間也被死死限制住。
只要利用對方雙象被炮限制這個缺陷,當頭炮的破局,也會有著新的破局思路。
不過,這種思路說的簡單,卻做起來很難。
因為棋是死的,人是活的,在高手對局中,有時候“不變才能應萬變”。
而鐵娘子,至少在這一局,她一直逼迫著對手“不變應萬變”。
也因為這小小的細節,楊錚找到了鐵娘子棋盤上的弱點。
只不過這個弱點,真的是鐵娘子的弱點?還是她故意顯露出來的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