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自己今天最后的一位對手,楊錚還是花了心思,復盤了他與趙金鱗的對局。
雖然二人都是一心求敗,但是這盤棋依然可以看出自己對手的實力。
并且,楊錚還罕見的用逆向思維,復盤著這盤看上去“中規中矩”的對局。
王希楊的師父楊鬼手算得上是90年代的名人,雖然他的棋力一直定格在一級棋士。
但在他所在的那個省份,一直都是全國主力的選手,在90年代,楊鬼手還有個綽號鮮為人知。
那便是大師守門員。
這又能看出楊鬼手的棋絕對有著值得推敲的地方。
王希楊的棋有著楊鬼手的影子,而且下棋風格在如今人工智能橫行的現代,也有著獨到之處。
他極其擅長用士。
一般來說,士在象棋的作用很小,無非是防與擋。
但在楊鬼手多年琢磨中,一向存在感極低的士,它的作用仿佛又多了一手作用,那便是“拖”。
何大師曾在《象棋大世界》里這么評價過楊鬼手的棋,說他的棋是極度病態的。
因為若是想要發揮“士”的拖作用,那就必須在開局去圍著士這枚棋子布局。
這不但與主流布局手法相駁,布局代價也屬實犧牲太大。
對于不熟悉他風格的普通職業棋手來說,的確會被他這詭異的布局所迷惑。但只要遇見一個腦子活絡的高手,他這布局又可以稱得上“畫蛇添足”。
這略顯單薄又很病態的開局套路,也是楊鬼手一直晉級不了象棋大師的主要原因。
不過,楊鬼手在棋壇的時候,也算是個響當當的漢子,在96年絕大多數職業棋手不愿甚至說不敢與人工智能對弈時,他居然主動站了出來。
還屢敗屢戰,直至退役。
他有一句話,楊錚十分喜歡,那就是“生命不息,下棋不止。屢敗屢戰又如何?只要還活著,我就絕不認輸。”
可就這樣鐵骨錚錚又有些楞的可愛的漢子,怎么會教出了王希楊這么圓滑的徒弟。
楊錚一邊惋惜著楊鬼手精神后繼無人,一邊復盤著棋局。
他的逆向復盤,也算是自己琢磨的,所謂逆向復盤,就是代入雙方棋手的角色里,每一步依舊用他們選擇的棋子,但在棋盤上走出思維相反的一步。
這逆向思維,也是他下殘局時靈光一閃的產物,但他從來沒有用在復盤上用過。
然而,這頭一次用逆向復盤的效果居然出奇的好,不但看出了趙金鱗的棋路風格,還看出了王希楊這個小選手,居然在藏拙!
他雖然看上去開局是像他師父一樣病態的打算圍著士去布局,但在中盤的時候,他竟然放棄了這個想法,大膽的進攻。
這一手大膽的進攻看似是在做不劃算的換子求敗,實際上又在探測對方的真實棋力。
就像貓戲老鼠一樣,當他明白了對面的棋力不及自己的時候,他又發起了最后的進攻,成功的拿下了這一盤。
當趙金鱗以為是自己贏得時候,卻沒有料到自己從一開始就跌落在王希楊設計的小小陷阱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