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象棋手,并不是天生就喜歡象棋。
他們很多都是將象棋視為一項生活技能,有的是為了進學,有的是為了比賽拿獎金,更多的,還是一些走投無路的人將象棋視為自己的新人生。
說實話,象棋其實上手并不難,只要熟悉規則,人人都可以在這小小的棋盤上找到屬于自己的快樂。
一個又一個耳熟能詳的象棋套路,就像電腦游戲的游戲秘籍,能快速讓一個普通的象棋愛好者搖身一變變為讓人羨慕的象棋高手。
但象棋,也是玩物喪志的代表。
圍棋,可以憑借復雜度,還有黑與白純粹的美學以及人人傳頌的悠久歷史,成為一項高雅的運動。
但象棋卻一直遭人詬病。
明明他的歷史也很悠久,但現在在網絡上依舊有著很多自認為自己聰明的人發布言論說象棋源于其他國家。
說象棋丑陋,不夠高雅,只是騙子們街頭騙錢的工具。
還說象棋是社會最底層勞動人民墮落的原罪。
是與非,對與錯,好似隨著這些言論變得一點都重要。
它或許,也正如網絡上的很多言論所說的那樣,不夠高雅,不像圍棋將棋一樣高深復雜,是底層勞動人民最便宜的消遣。
但也正是因為這樣,象棋才會改變無數人的人生。
很多知名的棋手,都是出生于一個普通或是貧寒的家庭,從小他們也沒有太多的娛樂和消遣,家徒四壁的他們,也唯有父輩祖輩留下的象棋為伴。
他們也大多都沒有過高的天賦,更沒有開闊的眼界。他們都只是憑借著反復練習,不停想象,慢慢的掌握著象棋技巧。
甚至象棋比賽中,還有著不少殘障人士,他們都憑借著身前的象棋,好像找到了他們存在的意義。
盲人象棋隊,腦癱棋王,還有那一個又一個被特殊學校視為沒有前途的特殊象棋隊的孩子們,他們雖然棋力很多都不如正常棋手,可他們又有著比正常棋手更堅韌的意志。
回想起來,楊錚也是一個底層的失敗者,在成家立業的年紀,他不僅沒有成家,更沒有立業,像個街溜子一般肆意揮霍著自己的人生。
但偶爾遇見的象棋,卻用一盤又一盤對局告訴了他,人生可沒有白走的路。
老張,老周,瘦猴,老李,這些在公園里遇見的形形色色的人,他們的人生也不太完美,甚至不值得被任何人去稱贊。
他們平凡,普通,他們跨過人生最好的年華,像是社會邊緣人一般努力活著。
但他們又用他們樂觀的笑容,一盤又一盤用心的對局,告訴了楊錚,越是平凡的人,越應該為自己的人生而感覺到自豪。
因為他們一直都在努力的工作,努力的改變,努力的給家人帶來更好的生活…他們也努力的把自己這么多年的遺憾交付給他們的下一代,期盼著他們能有一個不平凡的人生。
他們寬容,和善,哪怕知道自己的孩子未來大概率會和他們一樣平凡,但最后,他們也不會責怪他半分。
他們會為一點小成績而興奮的手舞足蹈,也會為了一次失敗而垂頭喪氣。
但他們會在擦干眼淚和懊悔之后,重新站起來。
這大概也正是象棋的魅力,在一次又一次失敗后,在一次又一次被詆毀后,小卒還能義無反顧的前進。
這種獨特的魅力,也正是華夏大部分普通人的真實寫照。
人生如棋,棋如人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