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楊錚醒來的時候,他發現自己手機上多了許多未讀的消息。
他還以為自己遇見了什么大事,他匆忙的拿起手機,看著那一條條未讀信息。
他的心卻越來越平靜。
他在昨日,也大概猜出自己與象棋機器人的一戰,會被人放在網絡上。
但他沒想到的是,自己居然會一夜成為名人。
可他也似乎并不在乎,因為現在的他,比起以前的他,思考的東西會更多。
平靜,淡然有時候是處理很多突發意外的最好方式與態度。
在面對著許多人渴望的一夜成名甚至一夜暴富時,他的這份態度也注定他不會像是天上的流星那般,璀璨且又短暫。
今天是他的上班日,他帶好了口罩便出了門。
一路上平平淡淡的與往日一樣,可到了棋社,那些認識他的人,竟比平常熱情了許多。
這種態度的轉換,也讓楊錚猝不及防的疲于應付。
在這短短的十幾分鐘的時間里,楊錚被問的最多的問題,便是他是如何戰勝人工智能的。
他很認真的解釋著,自己戰勝人工智能只是一場僥幸,又說出了那個象棋機器人的版本缺陷。
可沒有人愿意相信他所說的話。
因為象棋機器人背靠著的可是國內頂尖的人工智能公司,他們又豈會用過期的老版本,作為象棋機器人的對戰核心呢?
這個問題,也讓楊錚苦笑連連。
雖然楊錚在以前富二代老板眼里是一個沒有情商只知道工作的“傻小子”,但他也畢竟在互聯網公司摸爬滾打了這么多年。
對于很多技術層面還有公司運營方面的潛規則,還是略懂一二。
現如今,很多互聯網公司企業,燒的都是投資人的錢。
說是回避風險,但是絕大多數公司也知道,投資他們的投資人想看到的是什么。
這其中自然也不乏一些心術不正,只會“說”的企業家。
他們為了盡快的展現自己的研究成果,盡快的去市場搶占用戶,除了壓榨員工的時間以外,他們更偏向于“糊弄”。
研究新型人工智能,不僅需要大量的諸多成本,也需要很多的資金投入。
而免費公開的12年人工智能,則是成為了他們盡快趕工的首選。
反正這款象棋機器人,也就是糊弄一些上了年紀的老人,就像那些賣課割韭菜的象棋主播,他們對于“難度”和“收獲”二詞,都有著一個直白的概念。
那就是不要太難,讓老人有著一定的樂趣。
而當課產品有了銷量,有了市場之后,在通過后續的“升級”,將之前的算力提高,從而達到最開始廣告的效果。
這也是為什么現在華夏有著諸多學習機連11都算不清楚卻依然著急進入市場的真相。
可是楊錚越解釋,旁人越是不信,他們也覺得楊錚有些不厚道。
不厚道的去藏著所謂能戰勝人工智能的“絕殺”。
直到鵬飛的出現,楊錚才得以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