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棋?何為道?
這就像是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每個人的答案都不一樣。
對于大多數普通職業棋手來說,象棋可能之前是熱愛,但在很多時候卻又只能說是養家糊口的工作。
大部分象棋棋手,他們之前的收入也就一千多塊錢。
很多明明有著大師棋力的職業棋手,卻又因為心態、年紀,性格等諸多原因,一輩子都無緣于大師段位。
很多路人看著沒有希望的他們,也紛紛勸他們放棄這份職業。當然他們也明白,如果放棄,自己也有著很大的概率能找到一份比象棋職業選手錢多,事少,還有趣的工作,也能讓他們有尊嚴的有底氣的活著。
可他們卻在思考之后,依舊堅持著下象棋。
如今,象棋也迎來了屬于他們的好日子,很多人風頭一轉又夸贊他們堅持,有著遠見的眼光。
也紛紛勸他們開直播,成為象棋網紅。
很多親近之人,都幻想著他們能夠鯉魚躍龍門,在如今這個好時代,有著屬于他們的高光時刻。
大部分棋手,聽從著身邊人的建議,嘗試的開通了幾次直播,隨后他們又默默的關掉直播去選擇繼續下棋。
下象棋是枯燥的,也是特別花費精力和精力的一件事,練棋更是一種特別折磨的修行。
直播雖然能讓他們在短時間提高收入,可同樣的代價就是他們沒有太多時間去練習。
明明下象棋在朋友和家人眼里,乃至于是在自己的眼里,都是掙錢的活計。也明明現在可以讓他們在短時間掙很多很多的錢。
可為什么,他們寧愿愿意放棄這大好的機會,而是去做一些無用功呢?
他們知不知道,就算自己再刻苦,也很難獲得象棋大師的段位,他們知不知道,就算自己在努力的提升棋力,他們下也不過人工智能?
或許,他們知道。
但畢竟,他們已經下了數十年的象棋,無論是習慣,還是多年以來恩師長輩對他們兒時的教誨,都讓他們明白,象棋就跟一句話一樣——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請問楊先生,你是什么時候學習象棋的呢?”一位眼尖的女記者,她發現了在馬路對面的楊錚,她不動神色的拉著攝影師穿過了人群,來到了楊錚和鵬飛的面前。
她屬于專職采訪棋類新聞的記者,對于很多棋類明星,她一眼便能認出,這也導致,她在看到楊錚的同時,也認出了在一旁思索著什么問題的鵬飛。
她很聰明,沒有單刀直入,用敏感的問題去作為自己的第一個問題,而是用最簡單也是最容易拉近距離的“學習”和“年限”問題作為開場。
這里不是在說她溫柔,懂得進退,而是因為只有從簡單的問題出手,才能讓對面毫無防備的爆出些別人所沒有的大新聞。
“我從小就接觸象棋,但真正學習象棋的時間并不長,只有一年多的時間。”楊錚回答的很誠懇,這個回答若是放在熟悉楊錚的人耳里,這個答案是正確的,是真實的。
可這個答案放在女記者耳里,卻讓她有些不悅了。
只學習一年多的象棋,就能擊敗人工智能?這不但是天方夜譚的說法,這還是一個不誠實的說法。
的確,不誠實,女記者打量著今天的楊錚,從他的衣著打扮還有腳上的舊鞋子來判斷,他的家境很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