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著是為了什么呢?
楊錚很早以前就開始思考著這個問題。
在他還小的時候,他覺得人活著就是為了實現理想。
在他很小的時候,他有著很多宏大的理想,比如當科學家,比如當作家,比如當航天員,他的理想五彩繽紛且又美麗。
但等他大了點,他好像突然發現兒時的理想雖然五彩繽紛且又美麗,但也猶如肥皂泡一樣脆弱且又不切實際。
就好像科學家門檻太高,以他平庸的資質,大概率很難成為。也像是作家,每日碼字,一本書數十萬,百萬字是常態,他好像缺少才華與毅力。又好比宇航員,千百萬中挑一,他既沒有天賦也沒有強大的身體素質,實現夢想也近乎于不可能。
在那個剛認知世界的年紀,他學到的最多便是認識到了自己的平庸。
這份平庸,也讓他迷茫了很久。
他在這份迷茫之中,也只能和普通人一樣,上學下學,將考大學視為自己最大的使命。
他不知道自己未來會成為什么樣的人,也不知道自己未來能否成為很多人眼里那些出色的大人。
他只能按部就班的和大多數人一樣活著。
當他考上了大學,選擇專業時,他沒有考慮自己擅長什么,也沒有考慮自己喜歡什么,他只考慮著什么專業能夠有前途,什么專業未來好就業。
在他畢業之后,他也和大多數人一樣,在時代的風口浪尖處,做出了他的選擇。
他很平庸,這是學校,老師,還有社會告訴他的。
他討厭平庸,因為平庸代表著“替代”,就像他的父親一樣,因為一生的平庸,無論是生活還是職場,他一直都活的很艱難。
他不想像父親那樣平庸,因此他才會和富二代一起創業,當他以為自己不再平庸,可以不被替代時。
現實又狠狠給他一巴掌。
叫他清醒。
平庸,似乎在這個時代成為了貶義詞,也好像在這個時代也成為了反面教材。
哪怕這個世界,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是平庸的人。
哪怕這個世界,是由一個又一個的平庸的人構建出來的。
平庸依舊是一種罪過。
象棋讓楊錚不再平庸,雖然只有短短一年的時間。
但也讓他重新認識了這個世界。
更讓他回歸到了他原本不喜歡的平庸。
……
短短兩個月,象棋棋壇似乎又再次成為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這一切也只是因為象棋這個原本沒有太多價值的棋類運動,憑借著巨額的獎金還有傳統文化作為噱頭的文化宣傳,快速成為了這個時代的“主流”。
它就像短視頻一樣,無數年輕人都因為“價值”將象棋視為一個新的風口,一個新的創業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