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禾曾經絕對是年輕人見過的最具有才華的象棋棋手。
雖然他出生于市井之中,也雖然他自小就沒有接受過專業的象棋訓練,比起自家小師弟來說,野路子的張禾算力并不算強大。
但他的棋卻因為他的算力不算強大,而充滿著獨有的行棋魅力。
這種行棋魅力如果真的要去形容的話,那也只能用“刀尖上的舞者”這六個字去概括。
張禾就是一個行于刀尖上的舞者,他也知道自己的算力極其差勁,所以他的每一步棋都是隨心所欲的下。
他絕不瞻前思后,也不給自己還有對手退路,他的每一步都是一往無前的殺招,這種行棋路線若是放在尋常人身上,絕對是一件自尋死路的打發。
但放在張禾身上,卻又似乎是“絕處逢生”的下法。不熟悉他的人,頭一次見到他這種愣頭青的打法,大多都會驚訝他的棋太過于粗糙,沒有著任何章法。
但當與張禾交手之后,那些驚訝的人慢慢又變得啞口無言。
因為張禾這種打法其實粗中有細,每一個能在刀尖上行走的舞者,都比尋常人更明白刀尖到底是何等的鋒利。
粗中有細,進中求穩,這才是真正的“中原一刀”。
當然,這種才華橫溢的印象也隨著張禾踏入職業棋壇之后,慢慢開始轉變。
年輕一代的棋手實在太多,更不乏驚艷之輩,無論是鵬飛,小外星人,還是李天道,都是張禾之前沒有遇見過的對手。
距離張禾成為職業棋手的時間已經一月有余,在這個月的時間里,中原一刀的戰績是五勝十七負,這也讓職業和非職業棋手之間的差距,成為了很多人津津樂道的話題。
而楊錚,從嚴格意義上來說,他也是業余棋手,雖沒有與張禾交手,但首都大部分棋手都認為張禾的棋力遠遠不及楊錚。
年輕人以前一直認為這是個笑話,也認為首都的棋友是自尊心抹不開,強行的給自己找尋個失敗的借口。
他雖然也看到楊錚兩次戰勝象棋機器人的視頻,但年輕人總是會質疑著什么。
他只覺得楊錚是早就和象棋機器人背后的大公司串通一氣,強行塑神。
不然他怎么會缺席能成為職業棋手的大型比賽?他肯定也再后來被正義之士所揭穿,要不然他怎么會突然的從棋壇消失?
而此時自己小師弟臉上挫敗的神情,也讓他的情緒還有根深蒂固的看法出現了細微的改變。
隨著自己小師弟黯然離場,楊錚下一輪的比賽也即將開始。
楊錚下一輪的對手是一位四十左右的中年男人。
這位中年男人光從穿衣打扮來說,像是八九十年代港臺劇里的社會大哥。
大金鏈子小手表,黑西裝再加上永遠系不上最上面扣子的白襯衫,倒是有幾分唬人的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