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某家知名測試機構給出的結論。
但自從認識了幸福公園里的那些老兄弟以后,楊錚也發現了其實判斷智力的標準,并不只是單純的紙面和年紀測試。
閱歷、品質,情緒,還有諸多雜七雜八的東西,都能影響智力的評測標準。
他也知道自己算不上是一個聰明人,或許在某些地方有所長處,但自己比起身邊所接觸的人來說,只能算是一個平凡的人。
但越是平凡的人,他的可塑性也越大。
這一年多的經歷,更讓他明白了,一個好的習慣,一個自律的生活,一個優秀的品質,就能改變一個人的命運。
晚上八點,楊錚與棋友告別之后,就準備隨意找個地方解決自己的晚飯。
他也在去往飯店的路上,想起了老張。
老張今年似乎比去年更忙了。
或許是為了給孩子準備大學的學費,也或許是為了讓自己僅剩不多的中年時光不留下任何遺憾。
他主動和老板申請,申請將關店時間往后延遲兩個小時。
而和他有著同樣年紀的店老板,看著已有白發,不再意氣風發的老張,他想了很久,還是同意了。
他給老張漲了一千工資。
也叮囑著老張一定要注意身體,畢竟他開店這么多年來,見過太多因為生活還有家庭的壓力,男人過度忙碌猝死的例子。
他也很擔心老張的身體,雖然老張看上去胖乎乎的,身體也很健壯。但作為東家,他也知道長期的油煙生活讓老張身體染上很多慢性病。
一天十二小時的工作壓力,一個月27天的工作時間,都在默默摧殘著老張實際早已殘缺的身體。
而現在為了孩子,老張又不得不工作十四小時以上。
老張很不容易,但他臉上的笑容卻好像不知道自己不容易。
或許對于他來說,他所認識的每個人都不容易,很多甚至比他還不容易。
可就算生活,自己再不容易,只要有了一個盼頭,那不容易的人生就變得有意思,有意義起來。
曾經老張以為自己的盼頭是詩歌,是象棋。
他也為了這兩個自以為的盼頭,花費了幾十年時間去沉浸。
可現實很殘忍,幾十年的沉浸讓他明白這兩其實并不是自己的盼頭,而更像是人生的“負擔”。
堆積的如他本人那么高的詩稿,放在廢品收購站也就十幾塊錢,下了幾十年的象棋,也沒成為真正的象棋高手。
玩物喪志,虛度光陰,似乎這兩個詞語成為了他前半生的總結。
他的盼頭到底是什么呢?
他回顧著四周,似乎他的盼頭,也只剩下他的兒子。
自己的兒子和自己不一樣,他比自己聰明,也比自己長得好看。
既然自己的人生已經一團糟了,那他也絕不會讓自己的兒子,和他人生一樣糟糕。
他努力的工作,努力的奮斗。
努力的放下以前的夢想。
為的就是實現自己兒子以后的夢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