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屠刀即將落在楊錚心上時,楊錚并沒有感覺到恐懼亦或是悲傷。
他只是好奇的問道:“為什么三十五歲就是一個程序員的盡頭?”
這句話似乎也是很多人的疑問。
為什么三十五歲對于很多職業很多人來說,就是職場盡頭。
年輕的hr也是第一次被問到了這個問題。
但他很聰明,再加上他的身旁坐著一位更加老練的hr。
對于這個問題,他們其實也私下討論過幾次。
“因為人只要到了三十五歲,無論是體力、注意力還是智力都會大不如前,并且人只要過了三十五歲,他們的精力也漸漸會從公司轉變為家庭。”
年輕的hr本來可以拒絕回答這個問題,但不知為何,是證明自己的想法?又或是看著對面比自己年長許多卻穿著樸素的男人,同情心破天荒的泛濫?
所以他才給出自己所認為的——職場上最正確的答案。
但不料對面的男人聽到這個答案,臉上依然平靜。
他仔細琢磨著年輕人的話,繼續平靜的說道:“我自從離職了上一家公司之后,我去下了一年象棋。”
“這一年的象棋經歷,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個道理正是人的體力,集中力,還有你剛剛說的智慧,雖說的確會隨著年紀的增長,而出現難以預料的波動,但也正是因為這難以預料的波動,人的專注力和智慧反而不會隨著年紀的增長而衰減,反而會隨著波動、閱歷,年紀增長等其他因素而慢慢沉淀。”
“至于你剛剛所說的,人只要過了35,會將重心從工作轉為家庭,但我也并不認為這是件壞事。”
“因為一個人將重心從工作轉為家庭,他會學到了兩個詞語。”
“一個是責任,一個是義務。”
“這兩點我覺得也可以用在工作上,我還覺得,有了責任和義務的約束,對于一個職場人來說,他的工作也會越來越用心。”
“可…三十五歲之后,大部分人都喪失了創造力,也喪失了野心和狼性。取而代之的是大多數人都會選擇隨遇而安的生活,這在當下競爭激烈的大環境里來說,隨遇而安,基本上可以宣布一家企業的死亡。”
年輕的hr又想到他曾經看到過得一份所謂官方的“職場調查”,他冷冷的說著他認為的道理。
“但是每個人都不一樣啊,不是每個人到了年紀,都會選擇那樣的生活。”
楊錚依舊很平靜,他看著年輕的hr又說道:“并且我認為一個人到了隨遇而安的境界,對很多企業來說,也算不上是一件壞事。”
“因為你們所認為的隨遇而安,其實對于像我們這樣的中年人,卻是腳踏實地的積累。只有積累足夠了,我們才能厚積薄發。”
“你說的全是…”年輕的hr還想反駁什么的時候。
老練的hr卻打斷了他的話。
“楊錚先生,你還是回家等消息吧。”老練的hr用著官方的回答,終結了這段有些不愉快的面試。
他的臉上無悲無喜,似乎楊錚所說的話,在他眼里全是廢話。
在楊錚離開座位,走出大門后。
年輕的hr臉上依然有著不服氣的神情,因為他覺得剛剛的那位中年男人,似乎在質疑著自己。
質疑著自己的權威。
沒錯,是權威,這個今年才二十四歲的年輕人已經嘗到了權力的滋味。
他可以允許別人去質疑他的答案,但他絕不允許,別人在質疑后,自己不能去說服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