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乎,他自小就努力讀書,最后考上了首都的大學,成為當地當年唯一一名的大學生。
他在考上大學之后,不僅見識到了首都的繁華,也看到了當地遍地的商機,于是乎他的第一次創業選擇就是在校園里賣充電寶。
那時候的充電寶幾乎可以說是每個手機用戶出門旅行回家必備神器。他也很聰明,一個學期就賣兩波。
開學的時候賣一波,快臨近放假的時候賣一波,在不影響讀書的情況下,他掙得了自己人生的第一桶金。
而他那時候的商業眼光也相當毒辣,大學畢業之后,他沒有繼續瞄著充電寶創業。反倒是正兒八經的做起了有關于互聯網的研究。
在他放棄充電寶的第二年,充電寶就因為受到時代和新生科技的沖擊,漸漸的從大眾人的生活中銷聲匿跡。
而他也在沉浸一年后成功的琢磨出自己的下一次創業目標,那就是做網站,做社交。
他也成功的做出了一款社交網站,在二十一世紀初,他就因為這兩次創業,成功擠進了千萬富翁的行列。
若是故事到這里結束的話,這位棋友也只能算得上是一位成功的商業大佬,略帶些勵志、運氣還有略帶著專屬于這個時代的魔幻色彩。
可好故事總是會帶著轉折的,就像是這個時代也總是喜怒無常的,時代催生的商人雖可以能讓他在短時間內積累出大量財富,也同樣,被時代催生的商人,也會被變化莫測的時代在短短幾天的時間里,剝奪著他曾經擁有的全部財富。
背叛、欺騙、虛情假意的合作,每一條都可以讓一個富有的商人在短短時間內傾家蕩產,而棋友在短短一年的時間里,連續遇見了三條。
他太順了,順到他忘記了這個商業社會里總是不乏惡人,也不乏著欺騙,首都也不光光有著遍地商機,在所謂的商機背后,也藏著無數兇險。
于是在他三十五歲那年,他的第二次創業無奈的宣告了失敗,他也同時背負著幾十萬的債務。
為了盡快還債,他放下了身段,做過銷售,也進廠打過工,在努力工作的同時,他也發現了商機。
這也讓他在還清債務之后,萌生了第三次創業的想法。
而第三次創業,也是楊錚現在所工作的這家公司。
這家公司正如上文所說的那樣,再初期有過榮耀,有過成功,在中期卻陷入了低谷,更是錯過了兩次最佳轉型的機會。
如果是一位老練的商人的話,他看著如今半死不活的公司,大概率會選擇轉型,也大概率會選擇及時止損。
而這位棋友,最讓楊錚佩服的一點就是,在公司陷入低谷,半死不活時,他第一時間沒有想過放棄。
而是把這次創業當成人生里最后一次創業,腳踏實地的用心經營,每天努力的思考著如何維持好這家公司。
雖然這家公司里很多員工覺得他在白費心思,也雖然公司里不乏員工只當這家公司是他們暫時的落腳點,等他們積累夠一定財富和工作經驗后,他們絕對會放棄這份工作,選擇待遇更好的工作。
可這位棋友哪怕知道,他也沒有像其他公司一樣,訓斥或是開除員工,而是以身作則,每天比員工還努力工作,用他的言行舉止去慢慢感化著員工。
他不會畫餅,也不會輕易的給員工承諾,但他卻又能用行動去告訴這些年輕人努力工作的意義。</p>